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17中国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前言
国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突破口和着力点。而金融端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尤其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产融结合、 脱虚向实”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
而供应链金融是应“产业发展需求”而生,不管对于国际发展战略与进程,还是国内转型战略与进程,供应链金融都生逢其时。
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服务,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 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生态圈的建立和繁荣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非常重要的使命。
所以,供应链金融是金融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7年供应链金融产业健康迭代、宏观环境利好、产业生态稳健繁荣,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 行业龙头、B2B平台、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信息化服务商等都纷纷往供应链金融领域渗透,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华夏邓白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从2017年3月对供应链金融的各类市场主体进行了问卷调研,各类主体的竞争优势、市场格局、服务模式、资金渠道、风控手段是什么呢?大数据、区块链等新金融科技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几何?他们的实践是否印证了产业的健康迭代、稳健繁荣、前途光明?未来,他们又将如何前行、走向何方?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发布来记录行进中的2017中国供 应链金融业态。
一、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结构
在推行供应链金融活动过程中,各供应链金融利益相关方/参与主体的角色和结构关系,以及它们与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关系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生态。供应链金融生态包含四层架构:供应链金融源;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
供应链金融源
供应链金融的受益主体主要是依附于供应链上焦点企业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通过融入到供应链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借助焦点企业信用提升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
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实施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而在产业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掌握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的行业龙头企业、B2B平台企业、物流企业等各参与方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
供应链金融资金方
供应链金融资金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也是最终承担风险的组织。
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如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电子仓单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服务商、行业组织等。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的优势,链接资金提供方,供应链金融服务方、融资对象等,为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提供基础服务。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参与主体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针对供应链融资需求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多种模式的融资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方面具备的天然优势,但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行业龙头:行业龙头企业依据自身在行业内的规模优势、经济效益优势、带动和辐射优势、竞争优势等,整合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中小微企业,链接资金提供方,为行业内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供应链管理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外包焦点企业的非 心业务,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链接资金提供方,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解决方案,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物流公司:物流企业通过物流活动参与到供应链运作中,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网络,链接资金提供方,为服务对象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和融资解决方案,有利于稳定业务网络,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B2B平台:B2B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一直占绝对比例,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佳载体。目前诸多B2B平台也通过对接资金提供方为平台上下游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进出口环节的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相关服务,平台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开拓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金融。
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链接资金提供方和供应链上的资产端,为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和资金支持。
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是金融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型产业,关键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进行革新,提升金融效率。
信息化服务商:在供应链金融在线化、平台化的趋势下,信息系统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的灵魂。
基础设施服务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的优势,链接资金提供方,供应链金融服务方、融资对象等,为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提供基础服务。
三、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全景图
2017中国供应链金融现状调研结果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整体趋势
受益于主流金融服务的缺席,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以及 心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供应链金融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本次调研中,82%的业内受访企业表示整个供应链金融行业在2017年的景气程度将持续上升。该结果表明大比例的从业者对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持有乐观态度。仅7%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表示不乐观的供应链金融从业者主要来自于供应链公司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从供应链金融机构的人员规模来看,超50%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人员规模不到100人,属小微企业范畴,或处于初创期。约30%的受访机构为中型规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员工人数在100-500人。员工人数在500及以上的大型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不到20%。
从人员扩张趋势看,近9成供应链金融服务商表示在未來三个月有招聘新员工的计划。该结果表明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预期表示看好,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正在逐步加剧。获客和风控将成为供应链金融赖以生存的竞争力。
此外从企业需求角度来看,中国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规模达到16万亿元,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主要面对的中小型工业企业,总应收账款规模已超过6万亿元。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哪些公司正在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囊括了银行、行业龙头、供应链公司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企业。其中,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类数量约占45%。
B2B平台:在本次调研结果中B2B电商平台占18%。B2B平台主要体现为两种服务模式: 一种是从交易端切入的B2B平台,提供在线交易,鼓励并促成客户的在线交易,使交易数据沉淀在平台上,可以通过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资信支持。另一种是从服务端切入的B2B,为客户提供从寻源,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的服务。无论哪一种模式对供应链金融的开展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2B平台通过构建生态圈将供应链金融的各方主体吸引过来,包括资金供应方,担保机构,保险公司,仓储公司,物流公司等等。通过平台的交易,服务,物流,风控等来保障,帮助资产方客户得到相对便宜的资金,帮助资金方更全面更精准地控制风险,相比较而言B2B平台比较容易做出规模。国内知名的B2B平台包括金银岛、易煤网、铜道电商、三正电商等等。
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据金融公司大行其道,自有技术及研发能力使得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搭建平台,连接前端多个融资需求平台,后方连接多层级的资金平台,融资需求平台大多是 心企业,B2C平台,B2B平台,资金端涵盖了银行,保理,小贷,信托等等多层次金融提供方。金融科技公司则负责内外部数据归集、处理、传输、分析,协助风险识别与控制。比较典型代表企业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
此外,行业龙头企业,物流公司,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也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行业龙头: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或依托产业联盟打造产业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平台,通常优先满足 心企业上下游的融资需求,再沿上下游向外延拓展。或者部分国有企业利用低成本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然后对接规模稍大的项目,而这部分项目保理及小贷公司无法承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细分空间。此类企业有鲜易、达实智能、准时达等。
银行: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天然优势,如资金成本低、获客容易、管控资金等,但也有体制、风控、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而其他各类市场主体正在不断抢食供应链金融的蛋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显得有点“内忧外患”。但我们认为银行仍然是供应链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主力,原因还是银行的资金成本优势,其他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杠杆,还得与银行合作;而银行要想实现真正基于供应链/产业链运营的金融服务,也必须依托其他企业深入产业内部。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集中在哪些行业?
随着各类主体的摸索实践,供应链金融的垂直化趋势愈发明显,供应链金融的垂直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产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
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业等应收账款累计较高的行业。但从调研结果显示,未来供应链金融将作为加速企业活力的重要保障因素,在更为广泛的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在更多的商业场景得到应用。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涉足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相对数量较多,其次为大宗商品,包括钢铁,有色及农产品等,第三位零售业,第四、第五是供应链金融的传统优势领域:汽车及电子电器。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部分行业的供应链融资潜在需求尚未被挖掘,某些垂直领域可能存在较大机会。包括:物流行业,农业,零售业,化工行业,餐饮业等等。
物流行业: 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已从2015年的7.10万亿增长到2016年的10.80万亿,增速8.8%。其中,公路运输的规模接近5万亿,有近70万企业提供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而专线物流服务领域的市场不低于万亿,排名前10的专线物流企业占整体市场的份额不足1%,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几十万家专线中小企业手中。物流运输企业向货主承运货物时需要向货主缴纳保证金,而且即使是信用好的货主,其支付结算也有60-90天账期;而对个体承运方或者车队,一般都要先付一部分运费,等运输完成,凭回单完成剩余部分的支付。巨额的运输费用和较长的资金缺口期使物流企业面临运营资金短缺,这些60-90天高质量的应收账款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农业: 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主要在畜禽养殖产业链,在饲料企业居于产业链的强势地位,而养殖业资金回笼需要较长时间,资金压力大,一些上游龙头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满足下游养殖业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自身主业的发展。
零售业:对于零售行业,专业市场最为受益,因为专业市场掌握着大量商户资源。一方面,因为互联网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以及实体经济的疲软,商户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少数商户可以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大部分商户只能通过小贷公司、民间融资来筹集资金,而供应链金融则立足于产融结合,为小B类商户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专业市场掌握商户的经营信息,并且具有商铺租金、承租权费等抵押手段,能更有效地控制风险。因此,专业市场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其内在的优势。
化工行业:塑料行业是最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化工品种,因为其具有1.6-1.8万亿级的市场空间,产品具备易运输、易储存的特点,市场交易活跃,下游分散且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薄,融资需求大。而塑料行业B2B平台在产业发展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B2B平台也已初具规模。
餐饮行业:目前国内市场有250万家餐饮企业,420万家餐饮门店,1100万家食品分销商,整个餐饮行业有3万亿营收,其中1万亿用于食材采购。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餐饮业的供应链具有环节多、供应链运作波动大、效率低的特点。大量餐饮类中小企业/个体户资金链紧张。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无法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筷来财等一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风控模型和强大的数据系统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进而满足餐饮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供应链金融企业的业务规模集中在什么层级?
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信贷规模差异较大,这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资源优势的不同有很大关系,各类服务商的年信贷投放规模从千万级到百亿级不等,规模差异较大。调研结果显示,放贷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约占21%,此类机构通常处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或转型阶段。这类企业占比并不小,表明供应链金融行业目前仍有处于起步阶段。
放贷规模在1-10亿之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数量占比约39%。该类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已初具规模,业务模式相对成熟,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具有较强的客户开发能力和资金供应能力。其中小部分专注于垂直领域和细分市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放贷规模已渐趋稳定。放贷规模在10-100亿之间的服务商数量占比约26%,表明市场中已有一部分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什么是成熟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
成熟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包含三个层次:数据层、实践层、技术层。其中数据层包括风控主数据的获取、风险数据的拓展、数据的维护;实践层包括高效的在线审批、精准及时的事中风控;技术层是指利用先进的模型科学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帮助预测和决策。
完善的风险主数据管理使风控数据维度更完整全面、信息提取更高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此外,风险数据的积累与沉淀为未来的风险建模打下坚实基础;基于IT系统的审批流程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升审批效率,而事中风险监控体系可以确保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量化风险模型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产,预测风险,是金融风险定价的基础。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依照以下规则将被访企业的风控成熟度分为三个等级:
调研结果显示,1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领先的风控系统和风险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风险预测模型。63%的企业正在将数据分析、IT技术与传统风控流程进行融合进而提升风控能力。仍有27%的企业依赖传统的风控方法和工具。
为什么要丰富风控数据来源?
在200家受访对象中,有76%的企业主要依赖于自身数据来评估客户逾期风险。 据邓白氏过往的项目经验,客户自身的交易、经营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风险预警,有时会出现“这家客户一直很好,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信用状况恶化”的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受制于有限的信息。一家公司的经营不仅受到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影响,同时会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周边产业,以及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产业、周边产业,以及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拓展风险数据的获取渠道从而更全面掌握和预测客户发展,是建立成熟风控体系的基础。
目前主流的风控数据包含哪些维度?
在200家受访对象中,有76%的企业主要依赖于自身数据来评估客户逾期风险。 据邓白氏过往的项目经验,客户自身的交易、经营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风险预警,有时会出现“这家客户一直很好,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信用状况恶化”的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受制于有限的信息。一家公司的经营不仅受到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影响,同时会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周边产业,以及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拓展风险数据的获取渠道从而更全面掌握和预测客户发展,是建立成熟风控体系的基础。
为什么需要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风险评分卡?
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测模型正在逐步被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所接纳。接受调研的企业中有35%的企业仍在使用基于风控经验的风险评分表。48%的企业已将数据分析引入到风险评估中。17%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进行风险量化。专家法模型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容易受到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准确。在过往风控建模项目中,邓白氏团队常常遇到下图描述的情况:专家法模型中每一个横坐标分段的逾期概率相差无几,甚至出现评分较好的客户逾期概率反而更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能够大幅提升预测的准确性,不同分段的风险概率区分度高,最好分段的未来逾期概率只有3%左右,最差分段的未来逾期概率高达45%,区分度高更有利于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策略。
小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90%的企业均认为征信信息缺失、数据挖掘能力弱、模型评估能力弱三方面制约了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数据源方面,这些企业可以加强与第三方数据源合作,进一步完善风控数据体系,提升风控能力。在评估能力方面,可以通过招聘、与风险建模咨询公司合作等方式,提升风险建模方面的能力。
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GDP)总量的 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 50%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也有着 突出贡献,是新增就业的主要吸纳器。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桎 梏。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有进一步恶化的状况;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应收账款, 2016 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 12.8 万亿。因此,如何采用更为有效的手段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了当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成为 了当今推动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当今中国供应链 金融的走向看,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五个趋势:
1、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产业整合在加剧
供应链金融的前提是供应链管理,没有健全、良好的供应链作为支撑,供应链金融就成为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供应链建设和发展的程度是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从我国供 应链管理的发展来看,目前经历了从传统的业务型供应链向协调、整合型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 金融开展的初期阶段是银行所推动的以应收账款、动产和预付款为基础的 M+1+N 式的融资业务, 其业务开展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 心企业发生的上下游业务活动,作为融资方的银行并不参与到 供应链运营中。而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推动者不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而是产业中 的企业或信息化服务公司,他们直接参与到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在把握供应链商流、物流和信息 流的基础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随着第二阶段供应链 服务和运营的逐步成熟和发展,供应链金融得以开展的基础会逐渐从“链”式进化到“网”式, 即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电子供应链。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电子供应链是通过运用高速通讯的网络 技术,让虚拟产业集群中所有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低成本、甚至无代价地加入网络平台,并且任何 一个企业与其他参与者协同预测、同步开发和生产,并实现高效配送和精准服务,满足分散动态 化的客户需求。因此,虚拟电子供应链实现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高度整合,或者说它成为了众多 子平台、子生态的联结平台。
2、产业供应链作为一种生态开始与金融生态结合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一种基于供应链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与现金流的有效方式,从 本上讲, 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这种资金借贷性行为,更是通过产业与金融的有效、有序的结合,一方 面实现产业现金流的加速,缩短行业的现金流周期;另一方面也能实现金融的增值和稳健发展。 产业作为一种生态需要也应该与金融生态相结合,其含义是通过产业供应链推动金融生态的打造 和发展,反过来运用金融来进一步推进产业供应链生态的壮大,因此,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 需要产业端的创新,更需要金融端的创新。具体讲,金融端的变革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端的主体以及业务生态建设,也就是说要能使供应链金融有效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 同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二是不同规模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以银行体系为例,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省级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民营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银行,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定位、渠道和优势,如果相互之 间能够基于各自的优势充分合作,就能为产业优化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现金流,不仅是加速现金流, 而且能创造现金流。
3、金融科技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
以往互联网的作用只是作为金融活动开展和管理的辅助手段,而今却可能成为推动供应链金 融的主导力量。由于供应链的主体具有多 性、活动具有异质性,没有良好的标准化、电子化、 可流转、安全签章的电子票据、电子税票和电子仓单,就无法实现业务流程的顺畅管理。同理,没有良好的云平台、云计算,虚拟电子供应链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要真实把握供应链运营规律, 有效知晓每个参与主体的行为,就需要建立和发展大数据的能力。针对于资金和资产对应匹配的 唯一性和真实性,就需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利用区块链实现分布式记账和资金管理, 实现智能合约,同时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做到资金和资产的唯一对应。显然,没有金融科技的支撑, 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可能真正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会遭遇巨大瓶颈。
4、防范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能力
供应链金融长远发展的另一个心要素是风险的管控,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微观金融活动, 其运营的规律如同一座天平,天平的两端是资产和资金,天平的梁是产业供应链信息,而支撑整 个天平的是天平的底座(即风险管控)和支柱(即信用)。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估值和信用,这两 点如果忽略了,就会产生巨大的金融危机,因此,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是供应链金融的重中之重。 总体上讲,风险的防控需要从供应链结构管理、流程管理和要素管理几个方面入手。结构管理指 的是能够有效、合理地设计、建构供应链运营和服务体系,使得各个主体角色清晰,责权利明确,同时又能使供应链运营业务实现闭合化、收入自偿化。流程管理指的是整个业务和金融活动的流 向、流量和流速明确,整个业务和金融活动能够实现管理垂直化,同时能够据流程的状况和要 求,协同各类金融机构设计和提供风险缓释手段,实现风控结构化。要素管理则是能对金融产品 和业务信息数据做到及时、迅速的获取和分析,真正做到交易信息化,并且能够在全面掌握各主 体资信的前提下,通过声誉资产化建立供应链信用体系。
5、协同专业化将成为智慧供应链金融的主题
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需要生态中多种形态组织的充分沟通和协同,这些主体除了供应链上下 游企业和相关业务参与方外,还包括至关重要的三类组织机构,即平台服务商,这一主体承担搜 集、汇总和整合供应链运营中发生的结构性数据以及其他非结构性数据;风险管理者,这一主体据平台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定制金融产品,服务于特定的产业主体;流动性提 供者,具体提供流动性或资金的主体,也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这三类机构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这三类机构充分探索与发展各自的能力,将其 提供的差别化服务发挥到极致,只有实现高度的专业化,才能产生协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