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发挥正常作用,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从而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商业贿赂行为使国家的税利大量流失;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技术,生产的进步;是孳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腐蚀了干部队伍,影响了安定团结,已经成为了经济领域中犯罪现象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笔者在此,对近年来章贡区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和做法,商业贿赂出现的新问题及其长期存在原因,以及治理商业贿赂问题的几点对策,谈析我个人的看法。
一、章贡区治理商业贿赂的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蔓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毒化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章贡区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坚决加以治理。笔者在此,就该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在此作简要阐述:
(一)、政府采购实行审批和采购分离制
近年来,为预防、减少或避免在采购活动过程中各单位(部门)收受回扣等贿赂行为的发生。章贡区实行审批和采购分离制度,并强化监管,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实行政府采购事项的审批和物品采购相分离,区采购办负责采购事项的审批和采购的监管工作;区采购中心负责组织招投标,进行物品采购。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出台了《章贡区采购中心公文办理制度》和《章贡区政府采购中心职能及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专家档案库,制定评标纪律和评标规则,严格实行评标回避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增强采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建立采购追踪服务制度,及时与供应商、用户协调,确保产品质优价廉,售后服务跟踪到位;建立用户投诉制度,按“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圆满答复”的方式,认真处理每件投诉,规范供应商行为,保护采购单位和其它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仅XX年,全年共采购物品263批次,金额达701万元,节约资金90万元,节约率达11%。
(二)、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和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
为加强源头预防腐败,遏制部门不正之风,促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该区成立了财会核算中心,推行了部门预算和集中核算制度。对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预算和核算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同时,该区采取了三项措施,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工作。一是建立预算单位开设银行账户财政审批制度。出台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对区级预算单位开设、变更银行账户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是清理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凡独立核算的区级预算单位只能在银行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对有专项资金、基建项目的预算单位,批准后方可开设;统一规范镇(街办)的账户,按照“零户统管”的要求,统一设置民政专户、工资专户、政府机关经费专户、村级资金专户等财政资金专户。三是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档案。对区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行动态的台帐管理。至今,已撤消不符合规定开设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共56个。
(三)重点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和全程监督制
为改革、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防止和减少商业贿赂现象的出现,要求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进行招投标。在招投标工作中,要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禁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和舆论监督等手段把好监督关。同时严格审查监理单位的资质,以便其承担起把好质量关的责任。对不符合规范和规定程序确定监理单位的项目,停止拨款;对不负责任,违反监理规定,甚至弄虚作假的监理机构,一经发现,取消其监理资格。对工程事故责任者和有关领导人必须严肃查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近年来,特别加强了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实行了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以保证工程质量关和防止商业贿赂问题。
(四)、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管力度
在某种程度上来,政府的公权力主要是通过领导干部的实施来体现,领导干部往往是某些人进行商业贿赂的重要对象或参与者。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管很有必要,因此,该区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1、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为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商业贿赂工作。章贡区XX年开始在重点部门试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内容为:述职主要是就履行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如何整改等四个方面进行报告。述廉主要是就以权谋私建私房和多占住房、违反规定收受和赠送“红包”、长期借用和拖欠公款、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及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在选拔使用干部等工作中搞不正之风和个人跑官要官、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各种名义公款旅游、参与赌博和生活作风不检点等八个方面进行报告。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要实事求是,尤其是个人廉洁自律的八个方面要逐项对照,不能以大话、套话回避问题。
XX年又出台了《关于科级党员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在全科级领导干部中全面启动述职述廉活动,并深化了述职述廉效果。为深化述职述廉效果,区纪委、区委组织部派员参加述职述廉大会,检查指导述职述廉工作。在述职述廉后,组织与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并当场公布民主测评结果。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和民主测评结果将进入廉政档案,作为领导干部评优评先、业绩评定、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仅XX年,参加述职廉的领导干部人数600多人次,通过述职述廉发现处理不称的领导干部有5名。
2、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三推一考”制
为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章贡区在科级领导干部的日常选拔任用中采取“三推一考”方式。“三推”即:一是区分管领导推荐;二是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推荐;三是单位干部职工民主推荐。“一考”即区委根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三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考核指标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行硬性量化,超过标准的才能确定为考察对象,派出考察组进行考察。
“三推一考”方式的实施,明确了推荐干部的主渠道,干部推荐工作更加公开、民主,有利于防止“跑官要官”现象;制定了确定考察对象的具体标准,按规操作,有利于避免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了区分管领导、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单位干部职工对干部熟悉了解的优势,有利于较全面地了解干部,并把工作责任与人事建议权紧密结合,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3、新任领导干部,实行谈话制和廉洁责任状制
为防止领导干部“带病”上岗,同时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建设的自觉性,从XX开始,该区对新任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廉洁谈话制和廉洁责任状制。对新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任前考察期间,由区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考察组,由考察组人员找有关的群众和本人进行面对面地谈话,通过谈话,主要了解该同志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廉洁性等方面的情况,以防新任的领导干部“带病”上岗。通过考察合格后,该同志还要签订廉洁责任状,保证本人自己在今后领导岗位上的廉洁性,签订的廉洁责任状将存入本人的人事档案。这不但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而且也增强了领导干部反商业贿赂的防预能力和抵抗能力。XX年,新任的16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签订了廉洁责任状。
二、商业贿赂出现的新特点及长期存在的原因
(一)、商业贿赂的新特点
从调研中发现,当前商业贿赂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表现比较突出,商业贿赂的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呈显出新的问题和特点。其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现象普遍化。商业贿赂现象在一些行业渐趋普遍化,甚至被认为是“行业惯例”和“潜规则”。从行业看,以商贸流通行业最多,其中尤以商贸交易频繁的大商场、药品业最为突出,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都给国家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其次是金融行业、建筑行业。从分布的范围看,以民营公司、企业为最多;发生在国有、集体公司的次之;再次是外资公司和企业。从主体上看,主要是公司、企业部门经理以上人员最多,其次是经营、销售业务人员。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现金或实物;有的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
4、查处难度化。经营者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账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账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账目或者做假账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账可查或账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商业贿赂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调研,当今章贡区的商业贿赂现象还普遍地存在,究其原因,其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得到确立。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初步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格局,由于每个经济主体有着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竞争中不良经营者就会运用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同时实施商业贿赂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
2、市场体系还处在发育不成熟阶段。新旧体制转轨的时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行政干预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原料和辅助材料短缺的条件下,以各种手段获得行政的支持、获得项目、获得特许、获得物资成为必要和可能。商业贿赂是商品经济发展中市场不成熟,物资不够丰富等条件下滋生的一种丑恶社会现象。
3、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量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没有较固定的供销渠道,在原料供不应求的条件下,他们为获得物资供应就有可能行使商业贿赂行为;他们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为推销商品,他们会买通采购人员,争取交易机会。另外,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账目管理制度不严,也为商业贿赂开了方便之门。
4、当今的商业规则形态受脱胎于熟人社会商业习惯和计划经济时代商业规则残余的影响。熟人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交易行为的全过程过度依赖人情因素,而不是出于对公共契约的信赖与遵守,而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复杂,昔日基于地缘、亲缘上的人情关系又不得不借助行贿等手段来维持,也就是说,在脱胎于熟人社会的商业规则中,商业贿赂是市场生存必不可少的法宝。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权力还掌握着多余的资源配置权,许多可以由市场来配置的资源,仍然须看权力的眼色行事,如此一来,通过向权力者行贿获取市场收益,就成了某些企业心照不宣的生财之道,这种商业贿赂的本质仍是以人情关系替代公共契约。
三、治理商业贿赂问题的对策
针对该区商业贿赂出现的新点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笔者在此,对治理商业贿赂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的治理对策。
(一)依法治理商业贿赂行为
xx强调:治理商业贿赂根本要靠法制,依法治理要贯彻全过程。因此,我们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必须依法而治。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先厘清相关法律,以更有效地遏制商业贿赂现象。
对于商业贿赂,我国并不缺法律。早在1993年,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款就写进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96年,国家工商总局又颁布《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在《刑法》中则规定,行贿罪可处XX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但纵观这些法律法规,都未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专门界定。“商业贿赂”这一概念的模糊,就容易导致企业把“回扣”与正常折扣混为一谈,同时也成为有关部门执法的障碍。
同时,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商业贿赂,检察院、公安局、法院、工商局、税务局、纪委和审计等部门都有调查取证乃至立案查处的权力,都是执法的主体。正是这种多头管理模式的存在,使得对于商业贿赂的监督成了“左手监督右手”或是自我监督,法律也就很容易成为摆设,造成对商业贿赂监督的力度不够。这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进行厘清。否则,有法难行,那就更谈不依法而治的问题。
2、出台一部《反商业贿赂法》,为治理商业贿赂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为更有力地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对商业贿赂的界定、执法主体的明确和统一,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有待政府出台一部新法。否则,今后的治理商业贿赂“风暴”只会成为一场“海市蜃楼”。笔者认为,可考虑出台《反商业贿赂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这些问题加以明确。
(二)、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
对于打击商业贿赂而言,绝非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反商业贿赂法》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依法治理,仅可以消灭打击公开的违法行为,这恐怕也难以取得很大的成效。笔者认为:因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所以要从本质上消除商业贿赂的现象,还得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特别是规制垄断地位企业。有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一切商业行为才可能在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统一的市场规则下进行。这是治理商业贿赂的釜底抽薪之举。
(三)、加大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
要发挥惩处职能,贯彻从严执纪的方针。对接受商业贿赂的国家公务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财产处罚,不姑息任何商业贿赂行为,避免惩处时“过轻而纵奸”;要关注“实权人物”。当前在医疗、金融、建筑、教育等诸多行业中的一些“实权人物”,具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实权人物”官位并不一定很大,但其所在的岗位却很重要,掌握了住审批权、决定权。二是“实权人物”往往负责大额公共资金的投向和兑现,具有较大的财权。三是“实权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外人难以染指。他们常常是商业贿赂的重点对象,因此,要加强各执法执纪机关的相互配合。在查处商业贿赂违法案件中,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
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要认真排查案件线索,突出查办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对违反法律、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要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应做到“三个结合”
1、把治理工作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商业贿赂行为危害性的认识,扭转错误观念,形成反对商业贿赂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法律、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支持和引导新闻媒体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2、把治理工作与健全企业自律机制结合起来。企业要加强对经营管理和财务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对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和文化建设,树立以守法诚信、优质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制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要坚持依法经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要带头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市场竞争规则,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在商品(服务)购销、工程承(发)包等活动中,要坚决执行招投标等制度。
3、把治理工作与深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调控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投资体制、价格管理体制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当前,特别要注重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推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整顿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推进工程建设市场管理改革,开展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和代建制的试点;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业组织通过制定行规、行约以及行业标准对企业等会员行为进行约束。
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
【报告名称】: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关 键 】: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调研
【报告页码】:530页
【图表数量】:191个
【报告格式】:pdf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订购电话】:0755-25407397 胡小姐
【报告来源】: www.askci.com 中商情报网
【报告说明】: 本报告为中商情报网原创,近期我公司发现有一些网站将中商情报网的报告目录原样或改头换面后挂在其网站上销售,对不明情况的客户进行欺诈(如:付款后迟迟收不到或收不全产品、收到的产品与网上公布目录明显不符等,识别报告请重点识别图表目录)。为避免对您的市场决策带来重大损失!购买报告请直接中商情报网市场部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报告描述】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城市金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XX年中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整体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各项经营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截至XX年底,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1320亿元,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XX-XX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 3.1%,存款余额3392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485亿元,不良贷款率 2.33%;城商行总体和单体均实现资本达标;全年税后利润407亿元。同时,截至XX年底,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设网点的异地城商行数量均在3家以上,昔日的夹缝已被拓展成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XX年4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关地域设分支机构,将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同时放松对分支机构运营资金的要求。分支机构地域限制的开禁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助于增强城商行服务的辐射功能。XX年,在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大背景下,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将迎来难得机遇。在贷款供给方面,中小银行将在准备金等方面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需求方面则更多地视异地分行的发展状况而定。开设异地分行,继续推进规模扩张,以量补价将成为城商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这份报告共十二章。首先分析了银行业的总体发展概况、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然后细致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等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点区域、主要城商行XX年的经营状况、改革发展、经营管理、竞争与营销、风险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最后报告分析了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投资潜力及未来发展前景。您若想对城市商业银行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最权威的参考工具。
目 录
第一章 城市商业银行相关概述 16
1.1. 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 16
1.1.1 跨区域发展掀起高潮 16
1.1.2 战略投资者目标转向国内 16
1.1.3 深化中小企业服务定位 16
1.1.4 从“市民银行”转向“社区零售银行” 17
1.1.5 以理财为突破口转型 17
1.1.6 抢抓农村改革新机遇 18
1.1.7 上市增资扩股遇阻 18
1.1.8 城商行“大扩容” 18
1.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优劣势分析 18
1.2.1 从外部环境上考察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外部环境 19
1.2.2 从银行业竞争态势来看 19
1.2.3 从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资源来分析 20
1.3 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存在的问题 20
1.3.1 市场细分不够 20
1.3.2 业务创新带盲目性 20
1.3.3 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21
1.3.4 信息技术落后 21
1.3.5 银行之间合作不够 21
1.4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1.4.1 法人治理不完善 21
1.4.2 高素质人才缺乏 22
1.4.3 经营区域受限 23
1.5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25
1.5.1 兼并、重组和联合 25
1.5.2 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25
1.5.3 正确的市场定位 26
1.5.4 政府的政策支持 26
1.5.5 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 26
第二章 XX-XX年中国银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28
2.1 金融危机环境下银行业的发展分析 28
2.1.1.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8
2.1.2. 金融风暴使世界银行业资本金缩水大幅缩水 29
2.1.3 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发展良好 29
2.1.3 金融危机是国内银行全球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30
2.1.4 世界经济危机使私人银行业获发展契机 31
2.1.5 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32
2.1.6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金融危机的对策 34
2.2 XX-XX年中国银行业运行动态分析 37
2.2.1 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 37
2.2.2 XX-XX年中国银行业资产与负债情况 40
2.2.3 XX年中国银行业运营主要指标情况 43
2.2.4 XX-XX年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51
2.2.5 XX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分析 55
2.2.6 XX-XX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分析 63
2.3 XX-XX年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8
2.3.1 中国银行业发展存在创新不足 68
2.3.2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68
2.3.3 加快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70
2.3.4 中国银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若干建议 72
2.3.5 解析国内银行业并购的战略选择 75
第三章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分析 82
3.1 XX-XX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82
3.1.1. XX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概况 82
3.1.2. XX年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 82
3.1.3 XX年中国人口总量分析 86
3.1.4 XX年中国金融行业概况 86
3.1.5 XX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分析 88
3.1.6 XX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发展形势 90
3.1.7 XX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银行业主要风险分析 93
3.2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政策环境分析 95
3.2.1 房地产新政对银行业的负面效应 95
3.2.2 金融30条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解读 96
3.2.3 国九条鼓励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促经济增长 102
3.2.4 信贷调整见明确国家房贷政策 103
3.2.5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105
3.2.6 XX年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分析 107
3.2.7 XX年7月影响城商行发展的政策分析 107
3.3 XX-XX年中国银监会的监管动态分析 108
3.3.1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解读 108
3.3.2 XX年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获准生证 116
3.3.3 XX年商业银行新规变化大 117
3.3.4 银信合作指引出台城商行获利大 119
3.4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社会环境分析 120
3.4.1 XX年中国社会民生环境现状 120
3.4.2 XX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 122
3.4.3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良好成效 123
3.4.4 本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亟待拓宽 129
3.4.5 XX年城市居民投资理财意愿 134
第四章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运行综合分析 136
4.1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总体概况 136
4.1.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 136
4.1.2. 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分析 138
4.1.3 中国城商行发展的呈六大主流趋向 139
4.1.4 城市商业银行逐步拓展发展空间 141
4.1.5 受益区域经营城商行异军突起 146
4.2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运财务状况分析 147
4.2.1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情况分析 147
4.2.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148
4.3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综述 151
4.3.1 XX-XX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热点 151
4.3.2 XX年异地扩张成为城商行发展主旋律 160
4.3.3 XX年中国城商行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 162
4.3.4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扩张模式分析 163
4.3.5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析 165
4.4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 170
4.4.1 新会计准则对城商行的影响评析 170
4.4.2 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利好与危机 172
4.4.3 城商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分析 174
4.4.4 应用利率手段控制城商行的不合理扩张 176
4.5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182
4.5.1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82
4.5.2 XX年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压力与困境 184
4.5.3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内部缺失 185
4.5.4 产权制度成为城商行发展的重大瓶颈 187
4.5.5 中国城商行战略管理的误区 191
4.6 XX-XX年中国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193
4.6.1 城商行发展亟需理性处理的问题及对策 193
4.6.2 城商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策略 198
4.6.3 XX年中国城商行发展的战略突围 203
4.6.4 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与发展对策 206
4.6.5 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区域一体化 208
4.6.6 加大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政策支持 210
4.6.7 城市商业银行与企业文化关联性发展战略 211
第五章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特色分析 218
5.1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概况 218
5.1.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经三次蜕变 218
5.1.2. 地方政府在城商行改革发展中的定位 222
5.1.3 城商行体制改革可实行强强联合模式 222
5.1.4 欧美社区银行发展对中国城商行改革的借鉴意义 223
5.2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分析 228
5.2.1 城商行公开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透析 228
5.2.2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基本条件简析 230
5.2.3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城商行上市至关重要 233
5.2.4 改制上市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233
5.2.5 从三方面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路径 236
5.3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分析 238
5.3.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形式与现状 238
5.3.2 透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特征 241
5.3.3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战略分析 242
5.3.4 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的相关解析 246
5.3.5 加快城市商业银行战略重组的建议 249
第六章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分析 251
6.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分析 251
6.1.1. 银行负债业务的概念和构成 251
6.1.2. 城市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发展的概况 252
6.1.3 阻碍城商行存款业务发展的双因素 252
6.1.4 推进城商行存款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253
6.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分析 255
6.2.1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种类 255
6.2.2 中小城商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综述 257
6.2.3 XX年城商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额度 260
6.2.4 XX年中国城商行抢食中小企业贷款 261
6.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 263
6.3.1 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及分类 263
6.3.2 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述 264
6.3.3 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265
6.3.4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措施 266
6.3.5 经济落后地区城商行发展中间业务建议 267
6.4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分析 271
6.4.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范围与经营目标 271
6.4.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 273
6.4.3 国内城商行发展国际业务的优势分析 274
6.4.4 中国城商行发展国际业务面临的瓶颈 275
6.4.5 中国城商行发展国际业务的出路选择 276
6.5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分析 278
6.5.1 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总体发展现状 278
6.5.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279
6.5.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优势 280
6.5.4 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281
6.5.5 城市商业银行理财策略的具体实施 283
6.6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分析 285
6.6.1 信用卡业务成为城商行必要战略阵地 285
6.6.2 公务卡消费是城商行信用卡盈利重要来源 285
6.6.3 个人消费信贷成为城商行信用卡发展方向 286
6.6.4 循环信贷开创城商行信用卡特色服务时代 287
第七章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业经营管理状况 288
7.1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现况 288
7.1.1.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前提条件 288
7.1.2. 中国城商行跨区经营热衷一线大城市 290
7.1.3 中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典型范例分析 291
7.1.4 XX年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迎高潮 292
7.1.5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面临的挑战 293
7.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合作的模式探讨 295
7.2.1 南京银行与日照商行的合作模式解析 295
7.2.2 城商行跨区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96
7.2.3 城商行跨区合作应重点关注的要点 297
7.2.4 城商行跨区域合作的其他途径分析 298
7.3 中国优质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评析 299
7.3.1 正确把握市场定位创新经营机制 299
7.3.2 树立牢固跨区域经营的战略思想 299
7.3.3 城商行对自身实力提升不可忽略 300
7.3.4 完善管理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 300
7.4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策略 300
7.4.1 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的必要性 300
7.4.2 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301
7.4.3 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的路径选择 302
7.4.4 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的实施策略 304
7.5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深入分析 305
7.5.1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初期的艰难探索 305
7.5.2 城市商业银行日渐成熟的主动探索 306
7.5.3 城商行市场化经营模式的完整构建 309
第八章 XX-XX年中国重点区域城市商业银行分析 310
8.1 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 310
8.1.1. 长三角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走在全国前沿 310
8.1.2. 长三角地区城商行跨区域竞合现状透析 310
8.1.3 长三角城商行区域合作发展面临的难题 310
8.1.4 长三角城商行区域合作发展的对策分析 311
8.1.5 提高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措施 313
8.2 京津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 314
8.2.1 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综述 314
8.2.2 北京银行成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领头羊 315
8.2.3 XX年异地城市商业银行落户天津 318
8.3 东北三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 318
8.3.1 XX年吉林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完成 318
8.3.2 XX年葫芦岛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透析 319
8.3.3 XX年黑龙江城市商业银行开始跨省经营 320
8.3.4 XX年辽宁省城市商业银行力推房贷新政 320
8.4 中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 321
8.4.1 湖南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概述 321
8.4.2 XX年河南省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 321
8.4.3 构建武汉城市圈区域性商业银行探讨 322
8.4.4 洛阳银行引领河南城商行跨地区经营 323
8.5 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 325
8.5.1 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居全国首位 325
8.5.2 XX年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总体发展概况 325
8.5.3 XX年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成立 326
8.5.4 山东威海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出路的探讨 327
第九章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与营销分析 330
9.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形势分析 330
9.1.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劣势分析 330
9.1.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332
9.1.3 城市商业银行成为外资参股焦点 334
9.1.4 外资全面抢滩本土城商行市场份额 334
9.2 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对策分析 336
9.2.1 构建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要素 336
9.2.2 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紧迫性 337
9.2.3 提升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337
9.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路径分析 339
9.3.1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经验解析 339
9.3.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营销环境透析 341
9.3.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343
9.3.4 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策略取向 346
第十章 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企业竞争分析 348
10.1 北京银行 348
10.1.1. 银行基本情况 348
10.1.2. 北京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349
10.1.3 XX年北京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354
10.1.4 XX-XX年北京银行财务指标分析 361
10.1.5 XX-XX年北京银行发展展望 363
10.2 南京银行 363
10.2.1 银行基本情况 363
10.2.2 南京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364
10.2.3 XX年南京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366
10.2.4 XX-XX年南京银行财务指标分析 370
10.2.5 XX-XX年南京银行发展展望 372
10.3 宁波银行 373
10.3.1 银行基本情况 373
10.3.2 宁波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373
10.3.3 XX年宁波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376
10.3.4 XX-XX年宁波银行财务指标分析 380
10.3.5 XX-XX年宁波银行发展展望 381
10.4 上海银行 384
10.4.1 银行发展概况 384
10.4.2 上海银行经营特色分析 385
10.4.3 XX年上海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388
10.4.4 XX-XX年上海银行发展展望 396
10.5 江苏银行 397
10.5.1 银行基本情况 397
10.5.2 XX年江苏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398
10.5.3 江苏银行推“电视银行” 401
10.6 杭州银行 401
10.6.1 银行基本情况 401
10.6.2 XX年杭州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03
10.6.3 XX-XX年杭州银行发展展望 407
10.7 平安银行 409
10.7.1 银行基本情况 409
10.7.2 XX年平安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10
10.7.3 XX-XX年平安银行发展展望 413
10.8 天津银行 415
10.8.1 银行基本情况 415
10.8.2 XX年天津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17
10.8.3 天津银行多渠道服务中小企业 420
10.9 温州银行 420
10.9.1 银行基本情况 420
10.9.2 XX年温州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21
10.9.3 XX-XX年温州银行发展展望 423
10.10 齐鲁银行 423
10.10.1 银行基本情况 423
10.10.2 XX年齐鲁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25
10.10.3 XX-XX年齐鲁银行发展展望 427
10.11 福州市商业银行 428
10.11.1. 银行基本概况 428
10.11.2. XX年福州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29
10.11.3 XX年福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动态 432
10.11.4 XX-XX年福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434
10.12 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34
10.12.1 银行基本概况 434
10.12.2 XX年大连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36
10.12.3 XX-XX年大连银行发展展望 439
10.13 烟台银行 440
10.13.1 银行基本概况 440
10.13.2 XX年烟台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42
10.13.3 XX年烟台银行发展动态 445
10.14 石家庄市商业银行 446
10.14.1 银行基本概况 446
10.14.2 XX年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47
10.14.3 XX年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经营特点 450
10.15 宁夏银行 451
10.15.1 银行基本概况 451
10.15.2 XX年宁夏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53
10.15.3 XX-XX年宁夏银行发展展望 455
10.16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456
10.16.1 银行基本概况 456
10.16.2 XX年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57
10.16.3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的三品模式 460
10.17 汉口银行 461
10.17.1 银行基本概况 461
10.17.2 XX年汉口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62
10.17.3 XX年汉口银行发展动态 465
10.17.4 XX-XX年汉口银行发展展望 466
10.18 台州市商业银行 467
10.18.1 银行基本情况 467
10.18.2 XX年台州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69
10.18.3 XX-XX年台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471
10.19 重庆银行 472
10.19.1 银行基本情况 472
10.19.2 XX年重庆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74
10.19.3 XX-XX年重庆银行发展展望 476
10.20 广西北部湾银行 476
10.20.1 银行基本情况 476
10.20.2 XX年广西北部湾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77
10.20.3 XX-XX年广西北部湾银行发展动态 480
10.21 桂林市商业银行 480
10.21.1. 银行基本情况 480
10.21.2. XX年桂林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83
10.21.3 XX-XX年桂林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488
10.22 乐山市商业银行 490
10.22.1 银行基本情况 490
10.22.2 XX年乐山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92
10.22.3 XX-XX年乐山市商业银行发展动态 494
10.23 泉州市商业银行 495
10.23.1 银行基本情况 495
10.23.2 XX年泉州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496
10.23.3 XX-XX年泉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498
10.24 锦州银行 499
10.24.1 银行基本情况 499
10.24.2 XX年锦州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501
10.24.3 XX-XX年锦州银行发展展望 503
第十一章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分析 506
11.1.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前景展望 506
11.1.1 新金融体制下城商行面临挑战与机遇 506
11.1.2 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507
11.1.3 XX年城市商业银行迈入历史机遇期 508
11.1.3 XX年城市商业银行it投入规模预测 509
11.1.4 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 509
11.2.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分析 510
11.2.1 城市商业银行向精品银行发展趋势 510
11.2.2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型趋势 510
11.2.3 城商行成新区域性商业银行趋势 510
11.2.4 城市商业银行松散业务合作型趋势 511
11.2.5 城市商业银行被收购或兼并型趋势 511
11.2.6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型趋势 511
第十二章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512
12.1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投资环境分析 512
12.2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投资潜力与策略分析 512
12.2.1 城市商业银行投资价值具比较优势 512
12.2.2 城市商业银行投资需关注金融生态环境 513
12.2.3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投资要点解析 514
12.2.4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投资策略分析 515
12.2.5 XX-XX年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定位分析 515
12.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 522
12.3.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综述 522
12.3.2 城商行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524
12.3.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控制 525
12.3.4 城商行不良资产存在的风险及规避 526
图表目录
图表 1 XX-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量趋势图 41
图表 2 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季末资产及负债统计 41
图表 3 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季末资产及负债统计 41
图表 4 XX-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按资产) 42
图表 5 XX-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表 42
图表 6 XX-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情况表 43
图表 7 XX-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存贷比 43
图表 8 XX-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表 44
图表 9 XX-XX年中国资本充足率达标商业银行数量和达标资产占比 44
图表 10 XX-XX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 45
图表 11 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结构图 45
图表 12 XX-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情况表 46
图表 13 XX-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情况表 46
图表 14 XX-XX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47
图表 15 XX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47
图表 16 XX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行业情况表 47
图表 17 XX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地区情况表 48
图表 18 XX-XX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情况表 49
图表 19 XX-XX年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表 50
图表 20 XX-XX年中资商业银行引进外资情况表 50
图表 21 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表 50
图表 22 XX年中国商业银行在世界前1000家商业银行的排名情况 54
图表 23 XX年四家上市大型商业银行三大类七项指标一览表 57
图表 24 XX年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基本情况 59
图表 25 XX年末在华外资银行业机构情况 60
图表 26 XX-XX年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数与资产情况 60
图表 27 XX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试点情况 62
图表 28 XX-XX年中国gdp增长趋势图 82
图表 29 XX-XX年中国居民销售价格涨跌幅度 83
图表 30 XX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83
图表 31 XX-XX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 84
图表 32 XX-XX年中国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84
图表 33 XX-XX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85
图表 34 XX-XX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85
图表 35 XX-XX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86
图表 36 XX年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 86
图表 37 XX年中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87
图表 38 XX-XX年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87
图表 39 XX年中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91
图表 40 XX-XX年中国城商行信贷不良率趋势图 148
图表 41 XX年中国城商行信贷不良率分布图 148
图表 42 XX-XX年中国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增长趋势图 149
图表 43 XX-XX年中国城商行资产利润率增长趋势图 149
图表 44 XX年中国城商行盈利状况分布图 150
图表 45 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排名 150
图表 46 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更名情况 152
图表 47 XX年中国城商行的地区差异 152
图表 48 XX-XX年中国城商行信贷不良率地区间差异 153
图表 49 XX-XX年6月部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情况 157
图表 50 XX-XX年城商行联合重组与区域合作情况 159
图表 51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指标统计表 166
图表 52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增长趋势图 166
图表 53 XX-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负债增长趋势图 166
图表 54 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季末资产及负债统计 167
图表 55 XX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167
图表 56 XX年中国商业银行季末不良贷款情况表 168
图表 57 XX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季末资产及负债统计 169
图表 58 XX年中国商业银行季末不良贷款情况表 169
图表 59 XX年中国新成立城商行统计 184
图表 60 可供选择的城市商业银行具体发展战略 213
图表 61 城市商业银行具体发展战略之间的交叉影响 214
图表 62 以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特征 216
图表 63 1999-XX年外资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一览 240
图表 64 XX年城商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情况 241
图表 65 XX年北京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349
图表 66 XX年北京银行业务收入构成及比例 361
图表 67 XX年北京银行分地区经营状况 361
图表 68 XX-XX年北京银行股份公司资产及负债统计 362
图表 69 XX-XX年北京银行股份公司销售及利润统计 362
图表 70 XX-XX年北京银行股份公司盈利能力统计 362
图表 71 XX-XX年北京银行股份公司成长能力统计 363
图表 72 XX年南京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364
图表 73 XX年南京银行业务收入构成及比例 369
图表 74 XX年南京银行分地区经营状况 370
图表 75 XX-XX年南京银行股份公司资产及负债统计 370
图表 76 XX-XX年南京银行股份公司销售及利润统计 371
图表 77 XX-XX年南京银行股份公司盈利能力统计 371
图表 78 XX-XX年南京银行股份公司成长能力统计 371
图表 79 XX年宁波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373
图表 80 XX年宁波银行营业总收入构成及比例 379
图表 81 XX-XX年宁波银行股份公司资产及负债统计 380
图表 82 XX-XX年宁波银行股份公司销售及利润统计 380
图表 83 XX-XX年宁波银行股份公司盈利能力统计 380
图表 84 XX-XX年宁波银行股份公司成长能力统计 381
图表 85 XX年上海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385
图表 86 XX年上海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389
图表 87 XX年上海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393
图表 88 XX年上海银行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394
图表 89 XX年上海银行贷款投放地区分布情况 394
图表 90 XX年江苏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398
图表 91 XX-XX年江苏银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统计 400
图表 92 XX年江苏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统计 400
图表 93 XX年江苏银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401
图表 94 XX年杭州银行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403
图表 95 XX-XX年杭州银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统计 405
图表 96 XX-XX年杭州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统计 406
图表 97 XX年杭州银行公司类贷款余额按行业划分(前十行业)结构 406
图表 98 XX年杭州银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407
图表 99 XX年杭州银行业务发展计划 407
图表 100 XX年平安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409
图表 101 XX年平安银行主要财务指标状况 412
图表 102 XX年平安银行资本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 412
图表 103 XX年平安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状况 412
图表 104 XX年平安银行贷款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 413
图表 105 XX年天津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416
图表 106 XX年天津银行主要利润指标统计 417
图表 107 XX-XX年天津银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统计 418
图表 108 XX-XX年天津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统计 418
图表 109 XX年天津银行公司类贷款余额按行业划分结构 419
图表 110 XX年天津银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419
图表 111 XX年温州银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421
图表 112 XX年温州银行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422
图表 113 XX年温州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状况 422
图表 114 XX年温州银行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423
图表 115 XX年末齐鲁银行前十名股东及持股情况 425
图表 116 XX年齐鲁银行主要利润指标统计 426
图表 117 XX-XX年齐鲁银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统计 426
图表 118 XX年齐鲁银行补充财务指标统计 426
图表 119 XX年齐鲁银行公司类贷款余额按行业划分(前五行业)结构 427
图表 120 XX年齐鲁银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427
图表 121 XX年末福州市商业银行前十名股东及持股情况 429
图表 122 XX年福州市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指标统计 430
.........................
烟草行业调研报告:某市烟草商业预算管理的思考
摘 要:“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曾经说过:“预算不是一场数游戏,而是围绕战略目标的设立而进行思考的过程。”自XX年我国烟草商业导入预算管理机制以来,该方法已成为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本文针对xx烟草商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重预算的编制质量,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调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使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烟草商业预算管理思考
预算管理是企业在科学的市场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程序,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安排。近年来,xx烟草积极探索适合烟草商业实际的预算管理运作模式,在预算管理上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预算向全面预算的转变,对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预算管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运行中凸显的一些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亟待解决的几个薄弱环节
1.编制时间比较滞后,运行时效相对较低。
虽说我市每年从10月份便着手安排部署次年的预算编制工作,但由于作为战略层的投资中心没能及时确定年度预算总目标,预算编制工作实际上要到次年的元月份才正式开始。我市烟草系统下辖9个县级营销部,经过“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编制流程的多次反复,整个预算编制工作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待全部预算审批、下达完毕,时间已到4月份,迟则到5月份才能完成,上半年的预算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部分可控费用,超进度开支现象特别严重,给下半年的预算执行带来巨大压力,编制时效“成本”过高。
2.预算分解偏离实际,方法不尽科学合理。
一是年度预算指标分解中历史业绩权重较大。在下达各县营销部销售预算指标、效益预算指标时,没有完全按照省烟草局推行的“因素分配法”进行,历史因素所占权重仍然较大。对某些指标没有设立一个“公允值”,习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全市保持统一的增长幅度,对上年预算指标完成较好的单位,持续实行“鞭打快牛”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的积极性。
二是季度预算的分解过于简单化。费用预算分解也与销售预算一样,以前两年各季度实际发生数所占全年比重作为权数进行分解,没有考虑某些费用发生的特殊性,导致部分项目季度预算严重超支。
3.执行过程“盲目服从”,预算调整“弹性”过大。
一是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在执行过程中,当受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内部体制改革和经营方向调整等因素影响,预算基础发生变化时,有的预算责任主体仍在“严格”按照预算运作,“纸上谈兵”,缺乏应变能力。
二是预算调整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年度预算调整的随意性较大,没有根据预算调整原则进行。对预算执行中的偏差,预算管理委员会没有充分、客观地分析产生的原因;对常规事项产生的预算执行差异,预算责任主体没有自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而是盲目地要求要追加预算指标。
4.成为考核唯一手段,上下“博弈”愈演愈烈。
预算管理过程中,只强调上下级的垂直命令与控制,把预算执行结果作为唯一的考核考评指标,重结果、轻过程,忽略了对预算执行差异的分析。各责任中心为了得到较低的业绩评价标准,有意提供虚假的预算数据风险,在上报预算时讨价还价,大大地留下余地,实行“宽打窄用”。有的则为了防止来年被“鞭打快牛”,虚报、用尽当年的预算指标。这些“对策”,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使业绩考核失去了公平性。
二、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上述问题综合起来,集中表现在预算目标确立、预算体系构建、预算过程控制和预算考评机制等四个环节存在缺陷,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不够”:
1.预算目标定位不够准。
一方面将预算与企业“十一•五”战略目标等同起来,定位过高。虽说预算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等同。“十一•五”规划的时间跨度有五年,侧重于企业中、长期目标战略的实施,主要涉及外部环境中长期趋势的变化,以及企业如何对此作出反映;而预算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关注的是中、短期特定目标任务的完成,主要涉及企业内部运作。因此,公司战略是预算管理的目标导向,引导年度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目标则是战略目标在本期内的财务具体化,为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
另一方面预算目标制定不甚科学。在预算目标制定中,编制预算基础的许多假设尚未得到充分论证。作为战略层的投资中心,没有深入分析所处的市场地位、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的可能变动给预算目标带来的影响,没有认真查找xx与省内其他地区间在经济、地理、交通环境上的差距,而是一味的按照上级的要求,追求卷烟人均销量、销售均价等指标达到全省行业平均水平,使预算“高不成,低不就”,失去了预算的有用性。
2.全员参与意识不够高。
一是上下互动、协作程度不高。部分县营销部的经理们本位主义意识较为严重,将精力集中在本部门个别任务效率的提高上,而对预算的编制工作持消极态度,仅在费用预算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千方百计争得宽余的支出指标,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奋斗目标。
二是各预算中心的职责没有履行到位。许多部门都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对预算管理委员会分配的工作当作额外负担,经多次催促,才将质量不高的预算上报。执行过程中,各责任中心管理也不很到位,对预算执行中的异常现象没有采取应对措施,甚至听之任之,导致部分可控费用支出失控。岗位编制本就偏紧的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单打独斗”,某些工作也只好采取应付的方式,难以实现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3.过程控制措施不够实。
首先,预算信息反馈制度尚未健全。预算信息反馈是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控职能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定期书面报告、临时书面报告、例会和临时碰头会等多种方式,具有及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我们仅仅采用了书面报告的形式,预算执行差异形成的原因不能得到更深入地分析,控制措施不很全面,而且信息反馈也不是很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控的效果。
其次,预算调控措施没有落实到位。财务、审计、经济运行等部门在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分析和责任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调控意见和建议,但相关责任主体并没有认真地抓好落实,未能积极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并加以实施。实际业绩与预算执行的偏差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监控形同虚设,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得不到必要的保证。
4.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全。
一方面,只设有年度综合考评,每月(季)的动态考评没有设立。动态考评作用于事中控制,服务于预算调控,主要是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预算差异予以及时确认、及时处理,为预算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考评中没有遵循预算考评的可控性原则。依照该原则,各责任主体以其责权范围为限,仅应对其可以控制的预算差异负责,而我们在考评考核中往往忽视了这个原则,将所有不可控预算差异也全部“包”给各责任中心,由他们负责“埋单”。
预算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改进的过程,预算考评在这个循环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对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把考评仅仅作为发放奖金的工具,为发奖而考评,没有事后的差异调查和分析,没有改进措施的落实,则不能充分发挥持续改进工作的作用。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实际就是企业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要抓好“五个提高”:
1.加强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时效。
一是提高各级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度和参与度。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监控、全量化考核”的管理方法,没有各单位、各部门、各级员工的一致重视和共同参与,是难以实施到位的。各级主要负责人必须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好、抓实,切实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组织领导。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到预算运行的各个环节,及时解决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推动预算管理措施的落实。
二是建立预算责任网络,对预算实行“分级归口”管理。在市公司本级,要按预算指标的性质实行归口管理;对各县级营销部,则按授权制度实行分级控制。各责任主体要积极参与预算的编制,对各个预算项目反复权衡、精打细算,使编制出的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实施中要按照“分级归口”管理办法的要求,努力增加销售收入,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使预算真正起到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2.加快信息资源整合步伐,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当代会计学家汤谷良先生认为:“预算是与整个公司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力资源流的要求相一致的经营指标体系。”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的高效、合一,是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目前,xx烟草商业的物流、资金流已整合到位,人力资源改革也基本结束,但信息资源的整合尚处在初始设计阶段。现有的卷烟营销、烟叶生产、专卖管理、财务管理等电子商务系统相对独立,各种数据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经济运行数据信息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的方式相对较为原始,基本停留在半自动化状态,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必须立足现有信息平台,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建立分析、预测模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预算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从编制到执行控制工作量非常之大,急需有先进、科学的信息系统来支持。我们要在金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积极开发预算管理子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在线审批、执行情况分析等预算管理功能,通过预算信息网络系统,实现预算信息及时传递,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把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
3.实行编制方式多样化,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在预算编制中,要注重抓好“三个结合”,即: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基础上,针对固定预算的不足,按照卷烟销量3%左右的间隔,对费用、利润采用弹性预算,增强预算的适用性,为实际结果与预算的比较提供一个动态的基础。对上年部分完成或全部完成的项目,采用零基预算,一切从“零”开始,通过对项目重新进行审查、分析和考核,消除增量预算中一些不合理因素得以长期沿袭的影响。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采用滚动预算进行辅助,按季度滚动,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在每季度第三个月中旬着手下季度的滚动预算工作,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一个固定的期间,以保持预算管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强化全程控制监督,提高预算执行力度。
预算是与日常经营管理过程相渗透的行为规范与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和调控力,是顺利实现预算目标的关键。
首先,要健全预算报告制度,构建相关、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每月或季(年)度终了,财务部门应采用报表、数据分析、文说明等多种形式,及时地向各预算责任主体报告本期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并揭示预算重大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预算反馈报告要突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月报反馈的重点是各相关责任项目的预算执行过程,以便动态的掌握预算的运行状况,季(年)度预算报告则着重反映各时期的预算执行结果,以便于考核。
其次,建立全方位的预算控制体系,对预算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把预算控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过程、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岗位。以业务流、资金流为监控重点,财务、审计、经济运行、生产经营等部门为主要控制监督责任人,按照各自的预算监控权责,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评、奖惩实行全过程监控,及时解决、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
5.加大考核评价力度,提高预算运行质量。
预算是与期终总结相关的业绩评价与奖惩体系,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失去控制力。考评过程中要注重个人考评与集体考评相结合,动态考评与综合考评相结合,在科学、合理的评价经营业绩基础上,严格按照奖惩办法进行兑现。
一要健全月度绩效联酬考核办法。将卷烟销量、贡献毛益、可控费用、营业利润等月度预算指标及当月的工作计划完成质量,分别与各预算责任主体全体员工当月的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末,由预算管理考核小组对各县级营销部及本级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指标间的差异进行确认,然后根据绩效联酬考核办法进行奖惩。
二要把预算考评与年度经济运行综合绩效考核相关联。年度终了,以年度卷烟销量、烟叶收购量、目标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劳动效率等预算指标为主要内容,结合《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组织进行县级营销部领导班子的综合考评,对成绩优胜者予以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