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宣传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3-07-07 03:51:07 作者:会员上传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XX年,党中央在xx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xxxx”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

  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xxxx”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

  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

  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六)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1、“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

  2、“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

  3、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七)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

  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调研报告

  随着xx市大市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标准化居住小区逐步建设以位,人们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由于居民用火用电不慎而酿成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民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率。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居民火灾的发生,国家、省、市、区对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十分重视,根据区安监局工作安排,五星街道组织人员,对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辖区概况

  xx街道办事处地处xx市区东南,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x万多人,下辖x个社区居委会、两个村,有企事业单位xxx多家,个体工商户xxxx户,居民住宅小区xx个。

  二、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消防进社区活动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为适应日益加快的城市社区建设、规范社区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居民火灾的发生,实现社区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创造性的探索、充实和完善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的重大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再加上老年独居家庭的增多和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增多,疏于消防管理,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机率,同时居民家庭财富的增多、家庭装修使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家庭用电、用气量的增大,客观上增加了火灾隐患,消防安全只有从基层做起,强化属地管理,实现社区居民自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火灾的防范能力。

  三、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街道、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进社区工作责任书》。社区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消委会主任由社区一把手兼任,成员由派出所片警、居委会综治专干、安全生产专干、物业公司和有关单位安全人员担任。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汇报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学习宣传培训制度,制定街道处置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把社区消防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围。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和防火巡逻队,设立警示牌,开展社区消防活动,并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在工作中要注意“三个结合”、“五个到位”。三个结合就是坚持专门机关指导和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坚持建设社区自救和提高居民消防意识相结合、坚持社区消防工作与创建平安社区相结合;五个到位就是责任到位、经费到位、义务队员到位,必要的消防器材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3、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社区消防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居民的防火灭火意识和自防自救的能力。在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活动中,搞好教育和宣传工作是主要环节。宣传教育是统一广大居民思想,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设立宣传长廊,制作宣传图板、展板,设立永久性宣传栏,在小区门口开展设点宣传,向居民发放消防安全手册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社区配备多媒体音像和培训设备,定期组织召开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经常性地开展居民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

  4、密切配合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与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履行职责,是推进消防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中心环节,邀请安监、消防部门深入各个社区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对社区消防人员进行培训,配合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密切与物业公司的联系,与各物业公司等社区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协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5、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确保广大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要严格依法依制度行事,推行“五制管理”即严格按会议制度、汇报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办事,常抓不懈,通过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活动,起到宣传提醒、防范的效果。出台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奖励机制,对工作积极性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精神和物质性的奖励。

  四、关于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的几点建议

  1、可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确定1-2个居民小区为试点单位,明确人员,建章立制,逐步开展宣传工作,并在面上加以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2、消防安全宣传属于公益性投入,社会效益很大,社区居委会无财力支持该项活动,如无足够的资金投入,宣传可能将流于形式。建议上级部门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可制定专门的标准,达标验收后,发放专项资金。

关于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xx”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司法所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司法所人员、编制、职级待遇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街、居委)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街、居委)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街、居委)、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组织旁听审判,组织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党员冬训时机,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禁毒、禁赌、反对xx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此外,普法工作还要突出重点村(如信访村、宗姓村)、重点人群(如刑释解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年龄层次(如15-25岁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5、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的经费投入。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司法所日常办公所需经费与普法经费共同纳入财政预算,使农村普法有专款,专款能专用,保证农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资金修建司法所办公用房,购置交通、通讯、微机等必要办公用具,为司法所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

县委关于思想文化宣传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XX年,党中央在xx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

  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

  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六)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1、“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

  2、“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

  3、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七)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

  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关推荐

    2019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xx县xx乡xx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xx市列入xx省建档立卡的1...

    独居老年人居住方式调研报告

    一、引言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城镇化加速、劳动力迁移流动频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给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带来影响。从变化趋势看,中国丧偶老年人的...

    关于农村发展建设的基层调研报告

    1 前言  1.1调研目的  为了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对科技创新的期待,有效提升乡村改革发展的针...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

    2019年依法行政调研报告3篇

    4月9日—18日,市人大《依法行政》课题调研组对我市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调研,课题组分别走访了市人民政府、沙县人民政府、市公安局、工商局等7个行政单位和市中级...

    卫生事业保障群众情况调研报告

    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所在。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市卫生工作基本情况、谋划好下一步卫生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得...

    水电调研报告3篇

    根据《中共临沧市**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关于做好解放...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当前的乡镇人大工作确实有了明显改进和加强,但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