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07 04:42:32 作者:会员上传

  为学习借鉴其它省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为我市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出谋献策,4月16日至23日,市委办公室与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前往安徽省xx市,浙江省xx市,江苏省xx市,山东省xx市、xx市、xx市等六市进行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六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介绍,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示范典型。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现将六市的经验做法以及调研组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六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六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城乡共荣的新路子,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六市十分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坚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xx市以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规划强化科学性、先导性和权威性,市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100%。xx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计划到 XX年建设20个中心镇和一批中心村,城市化率达到70%。xx市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城市发展框架基本拉开。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南部山区分区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北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展开,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xx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战略,构筑“一群(南部城镇群)、两轴(皖赣铁路城镇发展轴、合铜黄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三级中心(中心城区、区县城、中心镇)”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xx市争取在XX年底,实现全市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全覆盖,城镇总体规划和重要专业规划全覆盖,城镇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规划监管体系。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六市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一是以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xx市以建设高效、生态、品牌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突出抓好“四百工程”(建设100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100万亩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100万亩优质出口花生基地和100万亩优质果茶花卉基地)建设。目前,xx市已经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节会农业、都市农业等为特点的特色产业。xx市的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了6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5家。xx市整合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连点成线,扩线成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从XX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围绕茶叶、花卉、水产、畜牧、休闲观光等12类产业,重点建设50条左右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xx市通过狠抓基地、企业、品牌、文化旅游、市场建设,培育黄山茶叶品牌,将茶业打造成为了全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xx市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郊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郊县工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占郊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3%。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高效农业面积逐步扩大,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二是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培育中心镇,推动城乡良性互动发展。xx市加快五区融合,提高对郊区和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对广大农村的吸纳能力。以14个省级中心镇、20个市级重点镇为重点,以北部沿海和蓝烟铁路为发展轴线,通过项目带动、配套服务设施和住宅小区建设,切实增强小城镇的集聚与带动功能。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工程。在城郊、园区和重点城镇,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面向未来、面向周边农民的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通过宅基地置换等方式,吸引零散的村落向中心村集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半工半农”农民进城定居。以产业为先导,整合城乡资源,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提供产业和经济支撑。xx市实施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快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镇的合理集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在规划、建设和投入方面的分割局面,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xx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强化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原则,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XX年,投入 15688万元,将村村通公路和通客车向边远村庄和村内街道延伸,硬化道路1032公里,硬化街道508个村。xx市新完成1181个村的编制规划,有 1343个村庄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52个镇、300个村开展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有1192个村开展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农村文化大院由原来的1602个增加到2746个,新硬化农村公路77公里,全市通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87.7%。建立城乡一体的交通体系,继续推进“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及“岛岛通航”工程,优化五区公交线网布局。建立城乡一体的供水体系。推行“一县一网”、“多乡一网”或“一乡一网”等规模化供水模式,推进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xx市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乡镇通油路率达100%,行政村通公路率、通水泥(油)路率分别达97.5%和 83%。xx市建设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开通市区到各县城的高速公路,加快省道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居民统一电价;按照“村村通、长期通、数字通”的要求,积极实施有线电视乡村通达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就是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xx市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初步搭建起城乡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就业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平台和社会保障平台。XX年,在总结xx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xx区、xx区、xx市纳入区域化试点范围,并将其他四市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试点范围,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活动,将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群体全部纳入就业服务范围。xx市鼓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把职业介绍补贴与服务成效挂钩起来。并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xx市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就是xx市发展以文化和生态为特征的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据统计,XX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接待量达841.56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约32亿元,全市有近2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7000元。xx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公司”。自XX 年开始,对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举办的经济实体,享受与民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资本参与传统农业改造,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相关手续和收费。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破除地域、身份、行业等限制性政策,制订落实农民工进城落户、进城就业、子女进城就读“三无障碍”的具体措施。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六市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xx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XX年,全市5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6019.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6万人,参合率达到87.0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900元提高到1025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5.1万人;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1000多场次,受训农民10万多人。xx市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仅建立完善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构建完善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规范完善了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已达199万人,覆盖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以及包括个体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超过100万人;xx市是全国首批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城市,截至XX年10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共有42111户,参保职工达到116万人。xx市实施医疗惠民行动,投入8119万元,发展“新农合”306.9万人,完成乡镇卫生院提升扩建30个;实施弱势保障行动,投入1832万元,落实了 1.9万户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投入25074万元,完成“村村通”自来水466个村,解决了9.1万农户安全饮水。xx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续保农民达到55万人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在80%以上。xx市扎实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XX年全市有 6.47万人和97个村实现脱贫。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六市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做法

  六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局面。他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有特色、有新意,创造了许多可学习借鉴的好经验。

  (一)发展生态经济。六市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青岛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将绿色渗入到产业最深层,建设经济新生态,推进风能、太阳能、废水回用、海水淡化、清洁能源开发等项目,计划到XX年,新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替代率达 5%,到2020年达到20%。xx市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性机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xx市创造性地对莲花峰、天都峰等景区实行轮换“休假”,让这些景区景点休养生息、自然繁衍,确保黄山生态的可持续发展。xx市充分发挥杭州产业特色和优势,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推进“两港五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工业发展,积极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为依托、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低耗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xx市近年来建立起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园区载体、产业本体、企业主体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以电子、汽车、化工、钢铁等优势产业为龙头,发展一批生态型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链。优化工业布局,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绿色农业,通过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发展以产业化、集约化、生态化为特色的都市型农业,形成特色、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推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增长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xx市以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为原则,全面实施《烟台生态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同时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健全完善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度。以资源依赖型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对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定期公布制度,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保护生态人居。六市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创造更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xx市充分弘扬徽派古建筑文化,利用各种生态资源建设生态人居。比如在宏村,水赋予村落、宅院以生气和灵性,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村落更秀丽、妩媚、晶莹和亲切,体现了生态价值、实用价值和景观价值。xx市着力打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人居环境特色。栽绿种绿,给大自然以绿色,是xx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做法,为在裸岩山体和一些远山、高山上植树造林,在荒山上实施了大面积飞机播种造林,让生态的绿色不留任何的死角。xx市在“xx”规划中,写进一个指标,到“xx”结束的时候,人均期望寿命要达到80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杭州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起,尤其是今年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做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同时进一步加大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力度,见缝插绿。还将在沿高速公路、骨干河流、道路、铁路等种植绿化,形成一张生态网络。杭州还提出一个重要理念,今后种树将被作为一xx市基础设施来配置,与自来水管、污水网、电网、煤气管一样同等重要。xx市近年来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优势,城乡建设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城在江边、山在城中、湖在城内、林在四周、绿在家园的人居环境,建成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适宜居住的城市。xx市按照“一城、一湖、一环”(明府城、大明湖、环城河通航)为重点的老城改造规划,加快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同时整理恢复芙蓉泉等泉脉水系,挖掘开发百花洲等古城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恢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老城韵味。

  (三)改善生态环境。六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xx市为了保护绿色,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着重在源头上治理污染,制止了向大自然“排毒”,在空气治理上,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进程,淘汰燃煤锅炉,为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购置国际环保标准的公交车。XX年以来,青岛借助奥运“快车”连续四年掀起了群众广泛参与“我为奥运种棵树”等系列活动。xx市实施“碧水”、“蓝天” 、“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行动,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重点开展“大绿化”工程、“十镇百村”文明生态创建工程、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农村河溪、池塘清洁整治工程和以沼气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促进该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xx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开展生态村、镇建设,重点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近几年,杭州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xx市坚持和完善环境的“刚性投入机制”已达20多年,生态建设和环保投入始终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而快速增长。近年来,xx市实施退耕还林54万亩,建设公益林 200多万亩,治理小流域50多条,治理面积达250平方公里,并在水源涵养地建成面积近10万公顷的各类自然保护区。XX年,xx市森林覆盖率达 77.4%,有林地面积、林木绿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三项数据在安徽省位居第一。xx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南京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xx市围绕活力之都、魅力之城、宜居家园,集中打造奥体文博等片区,突出泉水特色品牌,着力做足泉水文章,使之真正成为城市之魂、灵气所在、韵味之源。大幅度提升片区的整体形象和景观效果,达到点上景物宜人、片上气势恢弘、沿线观感优美,让泉城更美更靓。

  (四)培育生态文化。六市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xx市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创新的“景点轮休制”、景区规划的“加减法”、景区垃圾“日产日清”、工业发展“准入制”、乡村旅游推动生态保护等经验做法,已经被皖浙赣毗邻地区乃至全国众多旅游城市广为借鉴。xx市举办奥帆赛,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民心,让这座城市因“白帆”更“绿色”。青岛奥帆基地不仅建筑本身采用了不少“绿色”环保科技,其建设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绿色”施工。青岛的市民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尤其是广泛开展“环保购物袋进超市”活动,使环保理念逐渐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xx市在全市树立起超前的城市经营理念和深入人心的环境保护意识,以环境立市为核心的城市经营理念在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绿色企业、学校、社区和绿色饭店、绿色房产等不断涌现,提高了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使生态市建设具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xx市在全社会树立起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产的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价值观。

  三、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在对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统筹城乡协调方面的启示。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用抓城市的力度抓农村,给市民的待遇予农民。各级各部门要率先带头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使城乡在互动、互融、互补、互促中实现统筹发展。二要以思想解放为动力,闯出城乡发展新路子。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是前无古人、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成熟先例可借鉴,必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大胆探索。只要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造福人民群众的改革,就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禁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创出新路,走出自己的路。三要突出经济良性发展,强化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互为共存、互为前提,在统筹发展中必须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跨越,同时又要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既着眼于经济增长速度,又着眼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四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统筹是政府行为,统筹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者,在城乡统筹中政府要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政府在制定统筹政策时,要体现农民的意愿,基本满足农民的需求,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唱主角,通过政府推动力和农民自身努力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五要突出协调发展,强化区域带动效应。从全市的高度、全局的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市、县、镇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原则,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通过调整财政分配结构,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弥合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六要突出试点示范作用,强化整体推进格局。各地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不能把城乡统筹当作城乡统一。进行全面推进,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城乡统筹有一定基础的县区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在全市推广,以点及面,整体推进。

  (二)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启示。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 “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二要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生态自然观,培育生态消费文化。开展各阶层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城乡生态文化,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发展观。转变消费观念,引导绿色、适度消费,培育简朴和谐的生态消费文化。三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要以绿色农业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节水农业、无公害农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生态工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现代生态服务业。将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四要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开发和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必须在资源统筹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有限资源,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好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协调,引导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关推荐

    重点税源户税收管理调研报告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变动,及时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和分布情况,准确预测重...

    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调研报告

    XX年8月13至17日,我们就 “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的课题,在南宁市各个体商贸商贸群体中展开调查问卷。此次调研共三人,发放问卷3...

    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发展迅速,形成了新兴的“朝...

    《水与我们的生活》活动案例调研报告范文

    课题的提出与确定: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无法生存,我们也不会拥有现在如此繁荣的大家园。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我们都知道:看似源源不断的...

    电力企业习惯性违章的调研报告

    习惯性违章是诱发责任事故的土壤和温床。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电力企业80%以上的责任事故是由习惯性违章的引起的。因此反习惯违章工作越发显得重要。为了预防事故,更加有...

    安全分析与安全智能调研报告

    20XX年10月份,紧接着20XX年度日志管理调研报告(Log management survey),SANS又发布了20XX年度的安全分析与智能调研报告(An...

    重庆四川地区饮水机市场调研报告

    大陆饮水机市场的诞生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市场总容量已达20xx-3000万台,从消费趋势看,已开始由办公场所转向家庭,由城市转向农村,...

    装潢设计市场的调研报告

    一、室内装潢设计1.市场概况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随着地产的热炒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子的居住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事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