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3-07-06 23:26:20 作者:会员上传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有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成为该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要扩建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发展旅游业必然需要牧民草场的支撑,牧民得到合理补偿后退出多年苦心经营的草场,支持了当地政府的规划。从此,成吉思汗陵周边的多数牧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成为个体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围建设蒙古包经营旅游业或出租蒙古包收租金成为新型牧民。牧民经营旅游业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化着,但仍然保留着蒙古族传统文化。正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中,蒙古族传统文化成为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生存发展的主要依靠、精神支柱。为此,旅游业对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的影响较大。为了真实反映旅游业对牧民的影响,笔者发放38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34份,回收率89.5%,能说明旅游业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旅游区概况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区概况

  伊金霍洛镇位于伊金霍洛旗中部,海拔高度在1316米至1414米之间。全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4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04人,占总人口数的13.2%。全镇耕地面积为5.7万亩,有林面积达到34万亩,草场面积66.8万亩,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有黑色路面4条共122公里,砂石路14条共148.2公里,210高速、210辅线、包茂高速纵穿境内,东乌铁路横穿东西。

  (二)旅游资源

  伊金霍洛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人杰地灵、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是全国重点旅游景区(4a级),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已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园独有的人文地域优势为龙头,环成陵──吉祥福慧寺──红碱淖──神东煤海工业旅游──转龙湾旅游──郡王府──柒盖淖──阿拉善湾遗鸥自然保护的旅游开发带。为此,具有融草原之爽、帝陵之奇、高原风貌之神,集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显著特点,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二、牧民生活的影响

  目前,旅游业是成陵地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牧民经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关系到开发扩建成陵地区的政绩。笔者在成陵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很多牧民的收入比经营旅游业之前有所提高,牧民们逐渐适应着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牧民生活的支柱产业。

  (一)旅游业以当地牧民自主经营为主

  回收的问卷调查显示,旅游点属于自主开发经营的牧户有32户、属于出租他人经营的牧户有2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94.12%、5.88%。可见,牧民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收入自己经营旅游业,同时说明牧民在实践中探索着经营旅游业的途径,对新产业(旅游业)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二)牧民经营的旅游点规模不同而纳税金额也不同

  1.营业税,交250-1000元之间的牧户有11户、交1000-3500元之间的牧户有14户、交3500-10000元之间的牧户有9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32.35%、41.18%、26.47%。2.交土地使用税的牧户有10户、交教育附加费的牧户有8户、交企业所得税的牧户有5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29.41%、23.53%、14.71%。3.工商管理费,交200-1000元之间的牧户有14户、交1000-元之间的牧户有12户、交-3000元之间的牧户有8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41.18%、35.29%、23.53%。4.卫生费,交卫生费的牧户有21户、不交费的牧户有13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61.76%、38.24%,平均交200-300元。5.健康证费用,交100元以下的牧户有10户、交100-200元的之间的牧户有19户、交200-300元之间的牧户有5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29.41%、55.88%、14.71%。6.食品检验费用,交100元以下的牧户有24户、交100-200元之间的牧户有2户、交200-300元之间的牧户有8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70.59%、5.88%、23.53%。

  (三)农牧民旅游业收入以外的收入也较快增长

  根据伊金霍洛镇政府工作报告,在伊金霍洛镇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86家,成陵周围从事餐饮业的有78家,从业人员500多人,每户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从事三产的农牧民是开发建设前的10倍,他们向旅游区提供的农畜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伊金霍洛镇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500元,而开发建设后伊金霍洛镇的农牧民人均收入就达到7000元,并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四)成陵地区达尔扈特牧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改善

  成陵的开发建设,也有效缓解了当地达尔扈特牧民的就业问题。开发建设前,在成陵工作的人员最多只能达到150多名,通过开发建设,成陵管委会安排农牧民100多人,职工人数比过去增加了一倍。此外,成陵旅游区员工达到570名,其中当地农牧民占了很大比例。成陵周围布拉格四、五社牧民共有100多匹马为游客提供服务,每匹马年收入5000元以上。,成陵周围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已突破8000元以上,使产业升级富民工作取得新成就。同时,成陵管委会每年拿出100多万元,对成陵周围牧民的耕地草牧场进行补偿,对原伊金霍洛镇65岁以上蒙古族达尔扈特老人每年每人发放生活补贴500-800元。为提高牧民收入,维护地区安定团结,起到积极作用。

  (五)家庭经济条件有所变化

  牧民家庭经济条件同经营旅游业前相比,认为明显改善的牧户有17户、认为略有改善的牧户有14户、认为基本未变的牧户有2户、认为略有下降的牧户有1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34户)的50%、41.18%、5.88%、2.94%。可见,被调查的34户的91.18%牧户肯定经营旅游业后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这是当地政府开发旅游业的主要成就。

  (六)牧民经营旅游业规模不同而受益也不同

  牧民从旅游业中获得的年均收入有差别,家庭年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牧户有2户、7-10万元之间收入的牧户有3户、5-7万元之间收入的牧户有2户、3-5万元之间收入的牧户有13户、1-3万元之间收入的牧户有14户,分别占34户的5.88%、8.82%、5.88%、38.24%、41.17%。可见,牧民开发旅游业受益匪浅,从事畜牧业的牧民逐步减少是必然的。由于旅游业的收入比畜牧业相对稳定、有保障。在调查问卷中显示,牧民认为旅游业收入很稳定的牧户有27户、觉得不稳定的牧户才7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79.41%、20.59%。

  (七)牧民经营旅游业的目的不同

  为增加经济收入的人数31人、为提高文化和科技素质的6人、为提高就业的13人、考虑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10人,分别占被调查34人的91.18%、17.65%、38.24%、29.41%。可见,牧民选择旅游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而对提高文化科技方面的追求意识还是不足。

  (八)牧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从事旅游业后消费明显提高的牧户有19户、认为略提高的牧户有16户、认为基本未变的牧户有2户、认为其它的牧户有1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55.88%、47.06%、5.88%、2.94%。为此,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明显,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牧民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牧民的思想观念变化较大

  回收的问卷调查显示,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的牧户有23户、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思维的牧户有17户、选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提高的牧户有18户、激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文化素质的牧户有15户、选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的牧户有27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67.65%、50.0%、52.9%、44.12%、79.41%。打算只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17户、打算基本上不再以农牧业生产为经济来源的牧户有8户、打算旅游服务与农牧业生产兼顾的牧户有12户、有其它打算的牧户有5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50%、23.53%、35.29%、14.71%。可见,随着成陵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牧民的思想观念变化较大,同时服务意识增强,接受着新的经营理念。

  (二)牧民担忧开发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发展旅游业是否污染环境?”对此问题牧民的回答不同。认为污染生态环境的牧户有17户、认为自然草木被破坏的牧户有10户、认为地表水体被污染的牧户有7户、认为无污染的牧户有10户、认为有其它方面的牧户有1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50%、29.41%、20.59%、29.41%、2.94%。为此,多数牧民认为开发旅游业对生态环境污染存在,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牧民担忧传统文化流失

  “旅游业的发展对草原文化有负效应吗?”对此问题牧民的回答也不同。认为城市化、现代化改变了传统民风和传统的伦理观、道德观的牧户有9户,认为城市化破坏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牧户有6户,认为城市建筑与草原环境不协调的牧户有3户,认为无负面影响的牧户有17户,认为有其它方面的牧户有2户,分别占被调查34户的26.47%、17.65%、8.82%、50.0%。可见,被调查的一半的牧户认为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较大,还有一半的牧户认为旅游业对传统文化不会有负面影响。

  四、小结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充分发挥独特的蒙古族文化资源优势,开发扩建成吉思汗陵地区发展旅游业后,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的牧民经营旅游业成为个体经营者、有的牧民在允许的条件下持续养畜的同时兼顾经营旅游业、有的牧民出租旅游点为谋生,多数牧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发展旅游业之前的水准,牧民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为此,当地政府开发扩建成吉思汗陵地区的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发展旅游业、扩大城镇化的同时怎样保护和发扬蒙古族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地牧民所担忧的事情,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乡村风情桃花会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 、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XX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

  ,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县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旅游业呈强劲发展势头。五年来,共接待国内游客33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86%和28.47%。“xx”开局之年,共接待旅游入境游客10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89亿元,同比增长17%和41%。

  主要成效为:

  一是旅游规划编制科学先行。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投资100万元科学编制了《县旅游发展规划》、《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规划》等9个景区景点规划文本,突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期间,多渠道投入景区景点建设资金1120万元,打造了观花台、“花海鸳鸯”等6个景区景点,道路、环卫设施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完成了寺沟、照壁山、岗隆石窟、白塔山等景区景点专线旅游公路。全县宾馆餐饮、农家乐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共有宾馆38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1家,农(牧)家乐5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200人。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商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知名度显著提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举办油菜花旅游节、婚纱摄影活动、冬春季旅游摄影活动、协办环湖赛等活动,并召开推介会、参加省内外旅游宣传活动和赴外举办美食活动等,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互惠互利、客源共享的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金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金”等七个旅游品牌商标,建立了县旅游网站,连续多年在《中国国际地理杂志》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刊发旅游专辑和专版信息。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四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歌舞、服饰、饮食、习俗等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整理出民间传统的华热藏族民俗文化、回族“宴席曲”、“咪咪”、“口弦”、“窝儿药枕”、“马富腰刀”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与此同时,迅速把蜂产品、奶皮、菜籽油、青稞酒等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推上旅游舞台,并发展成为上规模企业,逐渐提升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是乡村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产业链条逐渐规模化。近年来,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资源特色的农牧家乐,累计投资2800万元建设完了农牧家乐接待点56户,仅年一年就增加17家,直接从业人员376人。全县农牧家乐共接待游客30.4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064万元,占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8%。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差,接待水平低,满足不了本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凸显在观花台等重点景点停车场面积小,登山台阶拥挤,无观景和遮阳设施,游客休息购物设施简陋。照壁山通行公路狭窄,大型客车无法通达。全县无游客服务中心。各景区现有厕所档次低,游客意见大。旅游旺季宾馆饭店数量严重不足,住房难、吃饭难的问题突出。

  二是现有景区景点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缺乏能留住游客进一步消费的休闲娱乐型设施或景区景点,产业链条短,三产各行业联系不紧密,旅游综合消费水平低,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现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弱、散、小”,规模生产企业少且市场开拓能力差,经营者缺乏品牌打造的素质和长期经营的理念。目前只有蜂产品、菜籽油、奶皮三种商品有一定知名度,全县无一家较具规模的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场所。四是缺乏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景点导游、宾馆餐饮服务员等旅游岗位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培训学习。

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XX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

  ,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相关推荐

    全镇青年现状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为了更好地了解半程镇青年的现状,进一步开展好半程镇团的工作。结合本职工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次调查走访...

    国税稽查工作问题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全省国税稽查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组织税收专项检...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建设...

    基层建设年之“走基层”调研报告

    XX年5月24日下午,我来到了自己所在服务村——柏里村进行“村民经济收入走访调研”。下午三点,我带着笔记本沿...

    小商品城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小商品城是集团开发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厅挂牌设立的全国首家省级教育用品集中采购基地,市场总占地...

    2020年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据甘州区农村经营管理局文件【XX】31号文件要求,我镇精心组...

    关于市(县)区工会组织状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市总组织部对全市二市(县)七区工会组织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无锡市下属二市(县)七区均已建立了总工会。现有工会...

    土地使用权情况调研报告

    土地的国家所有与地上房屋的个人所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中国的土地使用制度与房屋所有制度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有的学者希望通过改变土地所有制形态,依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