踞持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教育局工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 县级教育工会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县级教育工会组织状况:八个县区(含X州经济开发区)共有基层工会229个;教职工40766人(含幼儿园教职工2601人);参加工会教职工39781人,入会率97.58%;专职工会干部158人;兼职工会干部519人。
我市县级教育工会机构设置状况:全市共有8个县级教育工会,均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均为独立设置,均属于县级总工会派出机构。
我市县级教育工会干部配备状况:共配备教育工会主席8人,其中专职党政副职级主席4人,兼职党政副职级主席1人,其他职级主席3人;县级教育工会干部编制9人,其中行政编制6人,事业编制3人。
我市县级教育工会经费状况:在8个县级教育工会中,只有1个县总工会能回拨少量经费,其余7个县总工会都没有回拨经费,完全依靠行政支持。
我市教育工会工作状况:全市8个县区均设立教育工会,且能够支持正常开展工作。(详见附表)
二、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情况我市在贯彻意见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认识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教育工会具有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会员人数多,分布地域广,遍及全国城乡等特点。教育工会要依法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主动积极争取总工会对教育工会的领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2、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工会要依照《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特别是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审议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在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3、切实加强教育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会工作水平。依法建立、健全教育工会组织体系。切实把县教育工会的建立、健全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坚决制止和纠正随意撤并地(市)、县(市)和基层教育工会组织的现象。争取总工会对教育工会的活动经费给予扶持,但这项工作收效甚微。要争取源头参与。要大力加强教育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会干部素质。各级教育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争取行政的支持,建立健全各级教育工会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向行政通报工作的制度。
三、当前影响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县级教育工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顺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地位不高、编制不确定、经费没保障、职能难以全面履行等问题。
县级教育工会基本上都是设立在县教育行政部门,占用的是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或事业编制,有些县级教育工会在县级组织序列中并没有独立的户头,其干部编制属于由教育行政部门调剂解决的。这样的存在决定了多数县教育工会不具备与县教育行政部门平等对话的资格,充其量只是县教育行政部门内设的二级机构而已;县教育工会负责人参加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子的情形稍好些,至少还有所谓源头参与的机会,如果不能进入领导班子,那就只能是内设机构了,而且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内设机构。内设机构属于下级部门,是没有资格与上级协商对话的。这就造成县级教育工会的尴尬处境:一旦遇到机构改革,县级教育工会的存废就成了问题,常常因为在组织部门没有户头而遭到撤并;平时则只能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做一些师德教育职工福利之类的工作,完全谈不上纠正教育行政部门侵害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错误行政行为。俗话说“端谁的碗,受谁的管。”县教育工会机构、编制、经费完全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状况不改变,教育工会全面履行社会职能就很难实现,就只能是“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而很难谈得上“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了。
四、进一步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县级教育工会应当在县党委组织部门经理独立的户头,并确定独立的编制;或者由总工会统一在党委组织部门建立户头但单独明确教育工会户头和编制。这样才能避免县级教育工会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受到冲击而遭撤并。教育工会属于群众组织,群众组织户头和编制属于党群序列。教育行政部门属于政府机构序列,历次机构改革中教育行政部门报批的内设机构中都没有教育工会的席位,都是先撤并然后又几经周折才勉强恢复的。这说明县级教育工会的户头和编制只能通过县总工会和党委组织部门解决。县教育工会的管理可以由县总工会和县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共同负责,县教育工会的经费应当由县总工会提供。要坚决纠正过去一些地方存在的地方总工会把教育工会视为“后娘养的”偏向,加大总工会对教育工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将县级教育工会纳入总工会通盘考虑和视野,提供工会工作的整体效益。
五、县级教育工会工作基本情况
1、宏观维护源头参与情况
县级教育工会宏观维护源头参与情况因县教育工会主席任职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县教育工会主席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能够参加领导班子会议,举凡一切涉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可以参加,拥有相应的话语权,能够较好地表达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如在实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对教职工工作权利,合法领取工作报酬、绩效工资,落聘教职工分流等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上述县教育工会都在决策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教育工会主席没有进入领导班子的,宏观维护源头参与的情况就不是很理想。
2、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工资福利待遇解决情况
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在前几年拖欠教职工工资问题较为严重的时候,按照上级教育工会的要求,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通过教育工会组织网络,建立拖欠教职工工资情况信息网,定期及时向上级工会组织和政府有关方面报送信息,在促进拖欠教职工工资问题解决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开展教职工工资发放情况调研监督建议活动。在前几年我市部分县区存在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情况下,各县教育工会通过县乡各级教育工会组织逐级调查统计教师工资发放情况,按季度将拖欠涉及教职工数、学校数、乡镇数和拖欠时间以及拖欠金额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拖欠发生的原因,将统计结果和原因分析提供给教育、财政等政府部门,作为有关方面检查、考核的参考。几年间,我们向有关方面传递和通报教师工资发放方面的数据数百个,配合市人大、政协及有关方面进行教师工资发放情况检查多次,对促进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解决发挥了一定作用。
3、指导基层开展以教代会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民主建设
推进学校民主建设,是县级教育工会责无旁贷的政治使命。多年来,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始终把民主建设的重点确定在教代会制度建设和校务公开上。坚持教代会制度建设。各县区中小学教代会建立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全部完成,城镇学校和乡镇教代会建成率均达到100%。但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制度坚持不够,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各县区教育工会从“坚持制度”和“落实职权”两方面规范教代会工作。按照市教代会评估标准和办法,各县区教育工会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代会状况进行检查。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每年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会对所属学校和乡镇教代会评估五分之一,利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评估。通过评估使教代会制度建设进一步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党政领导的重视,少数一度中断的乡镇教代会又重新开起来了;有些乡镇则从实际出发,建立召开乡镇中心校教代会和乡镇中学教代会,使教代会真正成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评估,也促使教代会职权得到落实。学校改革与发展重要事项的决策要通过教代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与教职工关系密切的事项要通过教代会。教代会评估要查程序、看档案、听反映、发通报,结果不但各级领导层知晓,广大教职工群众也知晓。各县区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坚持率和合格率均为100%,乡镇教代会制度坚持率达83%,合格率达80%。
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各县区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工会。从20XX年始,各县区把校务公开列入教育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集体的重要条件。自2019年初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各县区校务公开活动进入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发展的新时期。“全面”就是要在范围上包括全部学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个都不能少”;全都要实行校务公开,不留死角,不搞特殊,无一例外;内容上包括全部事项,也就是“除按规定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聘用办法、经费预决算、教职工购建房方案、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通过多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和知道”,搞真公开、全公开,不搞假公开、半公开,要真正实现全方位“阳光作业”。县区教育工会指导学校加强校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和制度,对内容、形式、措施作出明确规定,经教代会讨论后实施。各县区还建立了监督检查制度,据市教育工会调查统计,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务公开工作的930处,占90%以上,教职工对校务公开满意率为47%,基本满意率50%,不满意率3%。
4、开展师德教育等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情况
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始终把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作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关于教师权利义务的规定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使其内化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大力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宣传活动。县区教育工会注重向广大教职工提供学习材料,编印刻育法、教师法和师德规范学习辅导材料,开展学习规范竞赛和征文,把师德大讨论获奖征文编印成书,先后编发《教师法学习文件汇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等多种。还积极开展师德教育研究活动,深入调查师德现状,研究分析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仅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区教育工会就组织工会干部和教职工在市级以上会议和报刊上交流师德调研报告和论文200余篇。各县区还坚持开展每年一个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先后进行的有“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教师权利保障与教师义务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实践与思考”、“新世纪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学习崔永胜做合格教师”、“我为抗震救灾出把力”、“我为奥运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主题开展大讨论,提高广大教职工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指导学校工会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县区教育工会不仅对教职工职业道德表现进行评议,而且逐级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的考核,通过考核促使师德规范落到实处,促使各级教育部门、工会组织和学校把师德教育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县区教育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把师德状况列为重要内容,各县、校都制定师德考核标准,规定凡是发生严重师德失范并造成社会影响的单位不能被评为先进单位,凡是有师德失范行为的教职工不能被评为先进个人。师德评议为建立师德激励约束机制奠定了基础。
开展向师德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县区教育工会都非常注重发现、培养、树立先进的师德典型,近年我市三个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一定影响的师德典型就是在县区教育工会指导下涌现的。阳信县刘庙中学教师菅新刚,他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直至倒在讲台上,受到学生和当地回民群众的爱戴;滨城区逸夫小学副校长崔永胜,他身染绝症,执着奉献,带领全校教师创造了教育改革的突出业绩。阳信县第二中学副校长王玉贵,他在学生受到歹徒殴打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保护学生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对这三个典型,县区教育工会都倾注全力宣传推介,其事迹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工》等媒体刊登后,产生较强烈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在广大教职工中引起震撼并产生见贤思齐的向往。各县区每年都坚持评选表彰一批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通过发挥先进师德典型的激励作用吸引更多学校和教职工参与到师德建设实践中来,收到强烈的教育效果。
5、深入开展送温暖、扶贫和教职工互助活动
县区教育工会从各自实际出发开展教职工互助活动。每个教职工交款30元作为基金本金,本人退休或调离本市返还本金不付利息,利用基金存款或投资的增值收入作为帮扶金。到2019年,各县区教职工互助基金已由最初的80万元增加到107万元,会员人数由26000人增加到35000人,教职工入会率95%以上。互助基金建立以来累计已帮扶困难教职工990人,支出帮扶金29万余元。
各县区教育工会还会同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扶贫帮困和新年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在县、乡、校各级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将特别困难的教职工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登记在案,针对个案情况制定具体帮扶措施,或提供帮扶金,或提供信息帮助开发项目,帮助特困教师及其家庭走出困境。19XX年以来,各县区建立特困教职工档案900余份,县区教育工会帮助特困教职工家庭脱贫150余户。这项活动已坚持多年,仅近五年累计各县区教育系统在新年春节期间用于送温暖活动的款、物就达百万元。受到帮扶的教职工说:几百元钱虽然不多,却说明工会想着咱。
6、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
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较为重视,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无棣县、惠民县教育工会对乡镇教育工会主席和县直属学校工会主席选举结果实行集中公布的办法,增强了工会主席任职的责任心和归属感。目前我市乡镇教育工会主席多数为兼职,县区直属学校工会主席多数为专职。基层工会组织机构基本上建立健全,多数基层工会组织能够做到按时换届,工会活动较有活力。
我市各县区都开展了学校工运研究活动,增强了基层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各县区教育工会组织所属乡镇教育工会和学校工会每年召开围绕专题研讨会交流论文和调研报告,到外地学校参观考察工会工作,激发了工会干部进行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的热情,丰富了工会活动内容,促进了基层工会和工会干部间的联系与交流,开阔了工会干部的视野,受到了各级工会干部的欢迎,他们说:“开展工运研究活动为工会活动开辟了新天地,为我们工作增加了新内容,使我们面临新挑战。”有一个时期由于机构改革冲击,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受到了很大影响,有的乡镇教育工会专职干部被取消,有的机构被合并。正是通过开展学校工运研究活动增强了教育工会的凝聚力,焕发了教育工会组织的生命力,使基层工会工作保持了旺盛的势头。
7、上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一县之内乡镇之间、直属学校之间,无论是组织建设,还是履行各项社会职能,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的甚至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区教育工会工作的整体成效。
在县区教育工会组织建设上,除前述的户头和编制问题外,还有势单力薄的问题。一个数千教职工的县,县教育工会只有一名干部,对开展工作十分不利。尽管过去上级工会对县级教育工会配备干部职数提出过指导性意见,但由于缺少权威性而在多数地方被置若罔闻。
在学校民主建设问题上,县区教育工会面对的是中小学校,由于中小学校教代会缺少全国性统一规定,导致在实践中存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强的问题。基础刻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之后,农村学校人事管理权已经上收到县。在新形势下,乡镇教代会是否应该继续存在,如果继续存在与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教代会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全委给予及时有力的指导。
在师德教育等方面,县以上各级教育工会应该适当组织一些集中性教育活动,以提高教育活动的成效,同时也给县区教育工会和基层工会创造交流的机会;全委在进行全国性师德标兵、优秀工会干部表彰时,要争取与教育部联合搞,提高表彰的“含金量”。
上级教育工会对县区教育工会干部应该多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的机会,开阔县级教育工会干部的视野,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