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吉林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主题,协调相关部门,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技艺术、机器人大赛及学科奥赛和科技传播行动;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推进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继续创新科普周等科普名牌。发挥科技场馆公众科普主阵地作用,指导生命科学馆、水电博物馆、水电工业科普游、雪花啤酒工业科普游、青少年天文馆、“四位一体”无公害蔬菜园区、农村科普实验培训基地、少年科学院分院等完善社会化科普展教功能,促进科普与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相结合,制定行业科普规划,建设一批行业科普基地。开展地球日、环境日、电信日、诺贝尔科学奖公布日等主题科普宣传。开展“健康快车行动”等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讲师团、科普艺术团和科普志愿者3支队伍建设,促进市民科普学校制度、师资、场所、画廊、教材五落实,资助科普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创作,推动“江城公众科学网”、《江城科技报》、农村远程科普教育网络等科普基础建设。办好城乡科普画廊、科普报栏和科普公益广告。科普画廊建设工程实现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和街道社区。
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完善科技之冬活动、帮会富民计划及农科168语音信息服务系统,探索形成农民远程科普教育体系,扩大专家联扶乡镇范围。60%的村实现“一站一栏一员”。提升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质量,更多获得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
(三)搭建学术交流与服务科技工作者平台,助力和谐吉林市建设。
创新学术周、博士论坛、专家论坛等学术活动品牌。支持学会和基层科协承办全国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继续做好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工作,建立科技专家“季谈会”制度。组织科技工作者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形成有关科技科普方面高质量议案提案,参与科技立项、专利申请、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探索维权新途径。
实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彰和宣传计划,完善优秀青年科技专家、青年科技奖、优秀学术成果奖、小院士奖评审制度,规范上级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和科技奖励推荐程序,续建专家人才库和优秀论文检索系统。
建设科技工作者“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抵制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端正学风,净化学术环境。
(四)强化科协自身建设。
争取党政重视,加强部门合作,整合社会力量与资源,创造科协工作最佳环境与条件。加强学会制度和机构建设,在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与技术咨询、继续教育与培训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委托方面实现新进展。村和社区科普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加快建立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非国有企业等新经济组织科协。强化系统干部培训、机关党的建设和能力建设,创新所属事业单位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