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写点有感而发的小诗。如《七十感怀》写我工作的四个阶段三个领域;《我的小九九》写我的一日退休生活。小诗不像诗,算是自我乐呵自我安慰吧。
七是领导布置的应景稿件。例如《有感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老干部局组织我们聆听xx重要讲话后,局长下达的任务。虽说是受命完稿,还是觉得收获不小。
正因为坚持了前面所述的写作原则,我的一些文章受到老同志、老朋友的肯定和鼓励。例如一位久病缠身的朋友情绪比较低落,有一次他对我说:“老陈啊!咱们就这么一天一天等着啦?”几个月后,他见了我又说:“看了你的几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好好活着,像你一样活得有精神,有劲头。”我的《老来相伴》,一位部队转业干部告诉我,他一连看了5遍,王宏汉还写了回应的诗歌。一位老干部对我说,《听听唠叨也是福》把他的老伴给解脱了!不曾想,唠叨也有道理,也有功劳啊!小小文章引来不同寻常的反响,对我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三、我的刊物我关爱
作为通讯员,对刊物要有感情,要关心它、支持它、爱护它。而首要的,是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刊物,我的刊物我关爱。试举3例。
关爱自己的刊物,通讯员除了写稿投稿,还要广开门路积极组织稿源。去年通讯员会上,我曾提出“嫁接”的建议。一是由通讯员到老干部家里去约稿,帮助写稿;二是刊物编辑部收到的稿件中颇有意义值得“抢救”的,可以组织通讯员去联系作者帮助改写完成。这看似不起眼的作为,对于当事老干部来说,其作用和影响,绝对不可小视。
帮助老干部成稿,我做了一次尝试。我和原园林局长于大源聊天中,发现一个生动的题材,他曾在中央领导第一次集体植树活动中参与了组织和服务工作。我提醒他,如果把这件事写成文稿,一定非常有意义。他说写不了,我说你把过程写出来,不管文字段落,由我来整理成文。你把事实关,我把文字关。而且约法三章:成稿之后,作者就是你,不写我名,也不搞“口述”“整理”。过了好长时间,他给我送来的素材密密麻麻写了10张信纸,基本上是大白话,但是相当充实。以后的几天里,我构思、定题、开写。把初稿打印出来,送到他家并给他念了一遍,还把稿子留下让他琢磨修改意见。后来,我又把修改稿打印再次送去征求意见。稿子发表以后,老于非常兴奋,一来常有朋友提起此稿;二来他的美好记忆上杂志了,又宣传了全民植树的重要意义。他多要了几本杂志,说是送给好友留作纪念。你看,发表一篇文章对老干部的作用和影响有多大呀!这是一例。
关爱自己的刊物,还要细心阅读品头论足。我常给《**老干部》挑毛病,什么错别字、提法、版面,当着他们领导的面直接提。心想,正因为我把刊物当成“自己的”,才毫无顾忌地给你直陈己见。编辑部的同志都特别虚心、特有礼貌。后来,我就成了“荣誉编外义务校对员”。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每期他们二校之后,由我负责再校。我很乐意做这件事,感觉非常自然、非常应手、非常愉快。因为,刊物是我们自己的,提高刊物的质量,我也有一份责任。再说,校对的过程中我也要查资料、查字典,有的还要和作者直接联系,无疑给我增加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是第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