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背后的西藏70年的变化 西藏70年变化感悟

时间:2023-06-27 14:52:38 作者:会员上传

  值此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回顾历史进程,展示伟大成就,全面立体的向全国人民展现社会主义新西藏。今天范文大全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影像背后的西藏70年的变化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影像背后的西藏70年的变化一

  西藏的变化

  岁月如歌 却因发展奋斗而充实、而饱满、而精彩

  从城市中心到田间地头

  从教育新城到产业园区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改善

  触目所及

  这片崛起的高原大地

  沐浴在改革春风中焕发出勃然生机与活力

  在照片里

  回望过去

  充实现在

  对新时代的西藏发展 怀抱憧憬

  四十年改革开放 西藏欣欣向荣

  西藏蓬勃发展

  西藏走进新时代

  藏族群众在过林卡(1982年6月)阿多摄

  2018年雪顿节期间拉萨市民和游客在罗布林卡享受假日时

  光。洛桑唐斌次旺旦增西旦摄

  1980年,西藏电视事业有了发展,拉萨市不少居民买了电

  视机,参木觉一家正在看电视。

  西藏阿里革吉县完全小学学生在进行篮球训练 。新华社记

  者刘东君摄

  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一代乂一代的西藏人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挥洒青春

  共享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城镇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

  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人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舒心,在便捷的出行里坐上火车去北京。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

  2009年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2010年12月嘎隆拉隧道贯通拉林高等级公路

  在一代代交通人的奋斗下

  以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为起点

  从单一公路交通方式到综合交通全面发展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条条神奇的“天路”

  正在雪域高原不断延伸开来 纵横交错的柳梧立交桥

  收获,在红火的产业里

  1985年6月冲赛康市场华润雪花啤酒西藏有限公司昌都卡 若区生产线一角。

  非公有制经济从弱到强

  市场发育越来越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

  来自国内外游客在鲁朗林海观景台欣赏美景

  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后

  西藏旅游人数呈“井喷式”增长

  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9月初的“地球第三极” 暨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介会上

  西藏就推出今冬明春“冬游西藏”优惠政策

  大数据里,看西藏的 40年

  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1310.63亿元

  比1978年增长48.3倍

  年均增速10.8%

  人均GDP达到39259元

  比1978年增长103.7倍

  年均增速8.7%

  通车后的拉林[Wj等级公路。

  墨脱公路西莫河大桥。

  西藏已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

  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8.93万公里

  比1978年的1.59万公里增加7.34万公里

  高原的美味佳肴也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藏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2017年接待游客2561.4万人次

  西藏经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青藏联网工程的建设者正在放线。

  西藏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 太阳能等综合能源体

  藏南鼓韵

  西藏

  用她广阔无垠的天地

  包罗万象

  用她湛蓝的天空和白云相携

  镌刻画卷

  用她纯粹本真的微笑

  拥抱幸福

  站在新时代,实现新跨越

  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新跨越

  西藏正在拥抱更加蓬勃奔放的春天

  正在以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同心共筑中国梦

  

影像背后的西藏70年的变化二

  2021 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70 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1954 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 1954 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2006 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2021 年的拉林铁路,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国铁集团官宣“复兴号”动车组将于 7 月 1 日之前开进拉萨,适应拉林铁路运营需要。拉林铁路是在平均海拔 3000 米以上建造的“新天路”,建造存在的困难五花八门。铁路工人用巧妙的方案设计,统筹发展与施工难度的关系,在付出辛苦与汗水后,将拉林铁路建成了交通的快速通道,也是发展的快速通道,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吃苦奉献是“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

  

影像背后的西藏70年的变化三

  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背着公路”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18军进藏的时候,才15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15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西藏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十八军进军西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西藏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19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西藏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西藏去,要用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快,藏族群众和解放军成为了一家人。我问前辈:“您吃了那么多苦,那您后悔走到西藏吗”?前辈坚定的告诉我:“终生无悔!如果在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西藏,我的一切都是西藏带给我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离不开那段时光的磨练。成功了也是十八军的成功,也是党在西藏政策的成功,也是藏族人民的成功”。这就是老西藏的情怀,见证过十八军走向西藏的艰难,经历过伤痛和岁月的摧残,亲历过那片土地所有的大事件,发展,改革,变迁,以及深重的历史,一代代老西藏们用生命,用青春,用热血缔造老西藏精神,并让老西藏精神闪闪发光。张国华司令员曾说:"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如此坚如磐石的立场,塑造了十八军无所畏惧的军魂,赢得了属于十八军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藏族同胞,用英勇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战胜着各种敌人。西藏的土地上,老西藏精神不朽!而新时代的西藏军人,有血性,有担当!发扬老西藏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西藏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最高级别年仅49岁的将军首长张贵荣,还是倒在巡逻路上年仅19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传承着老西藏精神!那么多扎根西藏的人,以老西藏精神为鞭策,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生死置之度外。而把民族团结,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多老西藏们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谭冠三将军一进西藏就满怀豪情的说:“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范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内容,尽请关注范文大全站,小编将为您更新更多的优秀范文哟!

相关推荐

    “学在某城,游在某城”影像征集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前言:  本次活动主要以“青少学子北京生活”为主题,通过网络、数码工具等手段以及途径,实现对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学习状态的一个记...

    西藏布达拉宫导游词2篇

    引导语: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今天,范文大全小编为你们整理了一份关于布达拉宫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市中心的玛布日山...

    西藏莲宝叶则神山和天湖群导游词

    篇一:西藏莲宝叶则神山和天湖群导游词  据《年波也则神山志》记载:位于东藏圣地安多之南隅的年波也则神山是宇宙神圣的神山之一。当不断升位的神山进入十一位时便是...

    西藏昌都导游词

    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

    西藏日喀则导游词范文

    藏语称“喜噶次”,意为“如意庄园”,位于拉萨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处,海拔3800米,面积387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是西藏第二大城...

    西藏小昭寺的导游词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小昭寺,它位于八角街北约500米处。大家看这就是小昭寺,它创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意为放宝贝的地方。晟初是为供置文成公主人藏时带的一尊释迦牟尼...

    西藏莲宝叶则神山和天湖群导游词

    篇一:西藏莲宝叶则神山和天湖群导游词  据《年波也则神山志》记载:位于东藏圣地安多之南隅的年波也则神山是宇宙神圣的神山之一。当不断升位的神山进入十一位时便是...

    西藏日喀则导游词

    西藏日喀则导游词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