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工作总结汇编八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教学工作总结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教学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秋季开学,按照街道教委下发的关于“第十七个‘教学常规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全校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了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当中。现将我校实施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活动领导小组,完善评价考核措施。
为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教学创新行动”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吴美丽任组长,全面负责领导和组织“教学创新”整体活动,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同时,教导处成立“创新课堂教学考核小组”,具体落实教学创新工作。学校根据县乡教委下发的实施方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头堡小学教学创新行动实施方案》,调整并完善了评价考核制度,增加对教学创新行动的评价考核权重,将教学创新情况按等级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教学创新水平水平在低效等次以下的,在该年度的评先表模时实行一票否决。
2、全体参与,参加教学创新理论学习。我校组织教师学习《滨州市中小学创新行动意见》有关文件和理论,学习后,让全体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并写出反思报告。
3、学习创新理论与践行教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我校在确定教学创新行动上,考虑到既要借鉴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校情,既要切实推进教学创新,又要保证提升教学效益,根据我校学生多,班额大的特点,经过酝酿讨论,制定我校教学创新行动方案,主题是:“发挥小组长作用,全面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要求全体教师对照行动意见和学校创新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学校教学行动方案中的主题,制定教师个人的教学创新深化方案。
4、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写出自己的教学创新实践报告和反思。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行动大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大胆让教师尝试,畅所欲言,及时处理教学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难题。
二、取得的成效。
经历了近一个阶段教学创新的实践尝试,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无论是教师的理念还是教学实践过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了重大的转变。师生在转变中收获,在收获中转变。师生们从学习中感到欣喜,从欣喜中受到启发,从启发中得到鼓励。
亮点一:年轻的张金銮老师用她擅长的一套教学方法,把指导组长整理学生作业、安排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突破口,做了许多新尝试。可贵的是在教学创新执行中,她还利用发“喜报”,激发小助手们参与的主动性,值得好好总结推广。
亮点二:四年级语文李老师的习作指导非常到位,老师扎实的引领使得学生的习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互学互批、教师点评等形式的作文指导遍地开花。
亮点三:李凤是我校的英语大王,负责3个年级160多人的英语教学,她使班级内的那些小助手作用发挥到极致,而她的英语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三、设想与打算:
1、在创新行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教师不能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教学有效结合,导致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没有真正体现教学创新的精髓。
2、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创新活动中,消除思想上的顾虑;
二是派人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创新经验,推动我校教学创新走向深入。
活动总结阶段,我校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创新行动过程中自己或别人的好的案例,加以整理和反思,并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践行行动意见,助我改革创新”征文活动。要让在常规月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在今后教学中加以应用,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创新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案例背景: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带入探索性实践中,让学生亲自探求新知识,经历数学家们以前经历过的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过程,成为一个发现者。
教学案例片断: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了物体有各种形状,大家看这本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知识——图形的拼组。(师板书:图形的拼组。)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画):这张画是什么形状的?
师(拿出长方体积木、长方体盒子):这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画出来是什么样呢?(教师借助长方体实物画长方形,出示画好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指边)有几条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形,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师(拿出一块手绢):这块手娟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形。)
师(拿出正方形的识字卡片):这张识字卡片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借助正方体实物画正方形,出示画好的正方形,并说明这就是正方形。)
师:正方形有几条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正方形,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老师先示范: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沿斜着的虚线折(虚线露在外面)。
学生们拿出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纸,按老师的方法折,先沿着一条斜的虚线折,然后再沿着另一条虚线折。教师提问“挨折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然后,再让学生对折,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
老师巡视,帮助后进学生掌握折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叫学生们拿出长方形的纸(画好长与宽的中线)沿虚线对折、提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再让学生斜着折,又提问:挨近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折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
老师出示小黑板,上面画有不同方位的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要求学生说一说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图形是正方形?
师:大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的形状、边长的特点。谁能说出周围物体的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学生举例后,老师再拿出方台布、纱巾、正方体的药盒、枕巾、火柴盒等给学生看,让学生分别说出哪些面是正方形,哪些面是长方形。
最后,老师叫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各种尺寸的长方形、正方形拼摆各种图形,并贴在一张白纸上,让学生汇报自己拼摆的图形是什么 。
案例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和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通过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生受益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本教学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创新教学工作总结 篇3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文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创新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为全面落实县教育体育局《开展“教学创新行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本校教学工作实际,我们迅速行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现将我校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形成课堂教学特色。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式和学校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走创新之路,我们学校把“教学创新行动”和“教有特色 学有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也是我们“教有特色 学有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的重点一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抓好阅读、书写、作业、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倾听、交流、展示、质疑等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创新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开设质量。
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足开全课程,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师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3、创新教学过程管理
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是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
试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其总体而言,虽然具有过程管理的特点,但实质上存在着 “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应突出“过程性”。比如对备课的管理,就可借鉴“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备课制度,改变过去教师个人备课、书写教案,学校检查“备课本”的形式。
4、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艺术鉴赏和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业水平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既要包括国家课程,也要包括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5、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各任课教师以单元检测为阶段,搞好质量分析,认真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建立学困生档案,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营造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力争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将进一步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争取在“教学创新行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创新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XX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XX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创新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按照市区教育局的工作要点,以管理求质量的工作要求,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我校三年发展目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我校坚持在抓教学管理上下功夫,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育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打造了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关键。
(一)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思路,为了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面向全员,二是要分层培训,三是要突出名教师的培养,四是要注重综合素养提升,五是要严格考学。
二是在做好各项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培训项目。比如骨干教师培训,可以突出"名师工作室";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可以突出"教师读书"等。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工作的主要方面,既利于整体工作的推进,也利于做出自己的成绩,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三是创品牌,鼓励教师参加区、市、省乃至于全国教师基本功和优质课大赛,使之成为我们的培训品牌。
(二)抓好教学岗位大练兵。
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构建了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内容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学设计能力,②教学实施能力,③教学评价能力。
要求教师牢牢把握住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总体框架
2、方法。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研组,因此我校教研要根据以下有效的方式进行了操作。
(1)实践反思——基于自我反思的专业能力训练。
1反思教学的成功
将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运用,教训目标的完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调控,学生的课堂反映及学习成果等了好的效应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2反思教学的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反思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
3时时反思
课前反思:在课前当你对教材内容全面的思考以后,你就能从情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检索目标的适宜度;在课前当你对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教什么"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确,整个活动的教学"主线"就不会有偏离,也不会出现一些无效的环节。
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存在问题,及时发现了问题产生在的原因,对教育教学方法及时进行了调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课中反思产生的效应。
课后反思: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伴互助——基于团队合作的专业能力训练。
(2)每周四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教学设计、说课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集中评议,量化评分,不断整改提高。
(3)学校领导自始至终参与本年级的说课、听课、评课,保障了活动的实效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最后都形成了《教学岗位大练兵调研报告》,为今后制定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练兵的方式、方法,形成学校各教研组教师岗位大练兵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比如:过去我们只注重了教师的个人能力考查,以单兵作战为主要模式;本次岗位大练兵改变了以往侧重于单兵作战的考核模式,我们在制定方案是特别提出了,不仅要有个人考核,还要有团队考核,这样可以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每个人的水平。
(4)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每位教师都能够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学校订阅了教育教学杂志,每期重点读几篇文章。通过阅读,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跟上时代步伐。
2)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经验的习惯。把从书刊、报纸上看到的教学小技巧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想出的好点子做成了卡片的形式,按教材内容顺序分类存档,以供教学设计时查用。
3)为教师提供了参加学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的机会。从别人的研究、讲座和讨论中学习新方法、策略。促进了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4)教师写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论文、读书体会。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了全体教师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了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使教师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5)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
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辩析;对主客观条件中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同时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积累知识、形成了有用的知识体系。
6)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以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把自己在教学、学习、研究中的成功与困惑及时汇报。
二、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实现生态课堂
"生态的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高效
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1、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
2、"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
3、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不断地做他们的思维体操,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们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
4、通过加强培训,有更多的名师、有思想的老师投入到教学中来。
5、环境和技术的优化,在课堂上讨论与合作,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现学校课程的优化
1、明确了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与要求。
(1)教师严格执行上级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文件,确保国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杜绝了随意增减科目或课时、随意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的现象。
(2)结合学校的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
(3)研究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合理开发了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
(4)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供必要的有效培训,努力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
(5)建立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机制,创造必要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或评价课程,参与课程决策。
2、合理安排了课程和执行课程计划。
(1)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或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出了整体安排,制订了《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
(2)依据相关的课程规定,制订了《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
四、建立了必要的教学规范和评价制度。
如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引导教师群体积极参与和开展教学改革,创设灵活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确保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教育资源;建立了教师课堂行为的基本规范,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考核奖励制度和教学研究制度;建立了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必要的课程档案。
五、建立了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形成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等共同参与课程管理的机制;在教学经费及教学设施等方面提供保障。
六、成果
1、完成了教师培养目标
三年来,培养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20人以上,占总数的25﹪以上。抓好了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全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5﹪以上,提高了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中学高级教师达25﹪以上。到20xx年,形成一支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2、完成了教学特色目标
⑴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构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风格独特。
⑵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
3、学生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创新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教学总结:多思、质疑、巧问、创新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看似启发学生思维,但实际上这种思维是处于被动状态,影响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以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思而疑——发现问题。
要使学生善于提问,首先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归根结底,“疑”从“思”来,“思”而生“疑”,可见“思”又是“疑”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意境,引导学生思而生疑,并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假设并存,锤炼学生发现问题、追索问题的能力。如教课文《捞月亮》,教师在揭示课题前,先教生词“捞”。教师从桌上拿起课本问学生:这是捞吗?学生说不是,只能是“拿”。教师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粉笔头,学生说:这叫“捡”或者“拾”,也不能说“捞”。于是教师问:“捞”怎么解释?学生说:从水里取东西叫“捞”。这时再在“捞”的后面写上“月亮”二字,通过这番诱导思考,学生发现了问题: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怎么能从水中去捞?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课文。这样,就能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疑而问——提出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各种疑点被激发起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显得乱而琐碎,甚至离奇古怪,模糊暧昧,但这是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来了,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纳入到预定的教学轨道。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逐步引导,对学生的各种提问不能采取否定、批评的态度,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而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质疑问难,这就是“导疑”。如教《草船借箭》,为了一下子抓住课文中心,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得十万支箭,为什么说他是神机妙算,妙在何处?教师又让学生特别注意文末这样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学生因疑而生问:三天之内得十万支箭,这能行吗?再神机妙算恐怕也有困难。教师联系课文内容,稍加点拨,解决了学生的疑点:诸葛亮料事如神,且顾全大局,联合东吴共同抗曹,他又深知曹操的性格和用兵特点,还预知三天后长江上必有大雾,自信计划一定能实现。诱使曹操误送十万支箭,又加上周喻的计划以败而终,促使“三天之内得箭十万”的计划得以实现。这样学生因疑而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学得集中,学得主动。但是学生在质疑问难时,往往找到不准这关键的“一发”之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示范,逐步引导,反复训练学生将问题提到点子上。
三、问而寻——探索问题。
因疑问而进一步寻求疑问,培养学生探索、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进一步探索、创新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限于经验和知识,只能解决一些初步或表象的问题,还缺乏进一步发现、发展、探索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者鼓励学生潜心读书,精思寻疑,启发他们在看似平凡之处寻曲折,进而深入质疑,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如教《西门豹》一文,教师可指导学生了解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来,主要调查了哪四个问题(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是怎样造成的?②不给河伯娶妻,漳河就要发大水,这话是谁说的?③新娘是哪儿来的?④漳河发过大水吗?),然后组织学生思考置疑:
师:西门豹问这四个问题有什么目的?
生:他想知道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师: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板书真相)问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人是谁。
师:很好,但不能说是主要人。
生:主谋。
师:哎,真好(板书主谋),这位同学很会动脑筋。那么问第三个问题的目的呢?
生:了解受害者的情况。
生:(水到渠成地)第四个问题是西门豹想知道河伯显灵没有。
这样寻疑、探索,课文第一大部分的问题学生都发现并掌握了,学生通过阅读和初步探讨,基本也能读懂课文了。
综上所述,教师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层层寻疑,精思巧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寻疑的过程中,一定要留给他们求异的机会,鼓励他们不断探索问题,发展他们的创见性。特别要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做就能促使全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并善于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去观察、了解事物。
总之,语文教师应牢记叶圣陶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创新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因此,提高教师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会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自信乐趣、积极进取,实现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意燎原的推助器。也许,学生的一个想法、一个做法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不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这是由学生所以作为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决定的。宽容的本质,是要我们从学生的过失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我们的教育。没有谁不是天生的普通人,但也没有任何人注定是平庸之辈。”信任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不断的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努力,是学生有充分的自信,一定会产生“攻无不克”的效果。
二.注重启发讨论,不急于认同。 改革教育方法,首先要转变教师自身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我们的教师就不应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出为题或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问题的解决,要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满足一定的标准答案,而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发展他们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认同,得出结论,而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在想想看”,找到更多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多一种思路多一种答案。为此我们要给与更多的鼓励,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创造思维习惯”,一般知识的掌握,教学目的实现,要体现在思维的过程中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发展。
三.注重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思维创新精神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得)不急于认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造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热爱知识,热爱学习,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自主学习。自主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创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形式。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要学生能够自己作主,有选择、有支配能力。没有自主性就不会有独创性。所以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自主性的培养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教学活动都应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计划让学生先定,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习题让学生先做,小结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敢想,更要推动他们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这样,学生才可能更多地体验到独创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思维才具有价值。总之,开创创新教育,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也需要我们改变作用。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而教师,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