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班会课的指导思想与设计
主题班会课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最敏感、最有感触、谈论最多的一些问题及时地开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与高一学生的广泛接触中,我注意到学生常常流露出对自己家长的种种不满与埋怨,对父母的某些做法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于是,我进行了以下工作:
1、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2、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家长,进行较深层次的谈话。
由此得出以下认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在生理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变化更为急速,他们急于摆脱来自家长方面的束缚,要求独立的意识日渐强烈。而且学生现正处于急需理解的年龄,但是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少的恰恰是对别人的理解,尤其是对父母的理解。
于是,架设桥梁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理解,便成了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在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上,在决定班会课活动对象的主客体关系上,我感到惯常采用的班主任唱主角的班会形式并不适宜这次主题班会课内容的需要,更由于时代需要的是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学生,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学会组织与主持各类活动。而且班会课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由学生主持对话,会使对话双方倍感亲切自然,有利于对话的进行。于是班委会决定了主持人选,班主任参与设计了班会课的实施方案。
二、主题班会课的实施与部分课堂实录
(一)童年的回忆
随着美妙的音乐、屏幕上出现的一张张学生的亲子照,拉开了主题班会课的序幕。
每一张的亲子照都有着甜蜜的回忆,在父母爱的关怀下,孩子们健康地成长,然而,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好象出现了隔膜,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孩子越来越不理解父母了。
(二)对话加深理解
1、小品
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来反映家庭中的小矛盾,如:家里来电话了,父母总是抢着接或者事后追问是谁打的;父母好象还把同学当小孩子,经常唠唠叨叨地嘘寒问暖;亲子话题总离不开成绩,父母总爱将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同学比较……
2、欣赏歌曲《shall we talk》
精心挑选了歌曲《shall we talk》的flash,部分歌词选摘如下:孩子们只会贪玩父母都只会期望,为什么天南地北不能互相体谅,蟋蟀对着螳螂有什么东西好说,shall we talk,shall we talk,好想过去牵着手去上学堂,请你说我们为何变成陌路人的模样,请你说还有什么比沉默更难堪,难道互相隐藏,就能避免了失望,表白有什么可怕,请你不怕为难不要拐弯……
3、亲子对话
小品的内容以及歌曲《shall we talk》的歌词都极大地引起了在场家长和学生的思考,大家都敞开心扉,进行了一次无拘无束的对话。以下是部分“亲子对话”的课堂实录:
主持:我们都很喜欢与同学交往,但家长不允许,甚至打电话家长都要过问。
学生:对啊,正如小品中所反映的,每次来了电话,总是抢着接,要么就是事后追问是谁打的,要么是听同线电话。
家长:打打电话,可以加强沟通,但也有不好的一面,有时能打整个钟头,时间好象长了些吧?
家长:我也知道要尊重我女儿,但有时候心里真的急,不知道她交上什么朋友,你们想想,如果你们能主动与我们家长讲讲身边的同学,让我们了解、放心,这样不就可以避免以上的情况吗。
学生: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可为什么你们处处都要管着我们,我们很渴望自由。
家长:我们家长也知道你们长大了 ,但养儿一百,长忧九十九。
主持:每一次话题总离不开成绩,爸爸总爱将我的成绩与其他同学比较,其实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话题了吗?我们不想老围绕着成绩。
家长:希望你们能理解做爸爸的心情,我的儿子是住宿的,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那当然很想知道儿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们要知道,这是父母的关心啊。
小结: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平时我们都不愿意拿出来沟通,而沟通正是理解的基础,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通过这次的对话,也许不能让学生马上能理解到父母的爱,但是我们至少要学会对话,学会感悟,学会慢慢去理解差距背后隐藏的爱。
(三)体验“当父母”的辛劳
此环节的构想:在某杂志上曾看这样一个报道,新西兰一间小学发起一个“养鸡蛋”的活动,学生必须把鸡蛋随时带在身边,20天后,再把鸡蛋完整地交给老师,才算完成,这对学生的耐心和能力是一个挑战。看了这个报道后,让我想到了这个班会课,可以让学生来体验一下照顾、保护一个生鸡蛋的感受,从而来体验父母的辛劳。
准备工作:提前一天把生鸡蛋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他们必须把鸡蛋随时带在身边,并且自己想尽一切办法把鸡蛋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