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东导游词4篇

时间:2023-06-08 05:20:27 作者:会员上传

  各位团友:

  小楼仙源是增城八景之一,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有:历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庙、何仙姑纪念塔、观音山神仙洞、东南亚藤类之冠的盘龙古藤。另外,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体味一下三个至今未曾解开的谜:一是为什么何仙姑家庙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带咸味,唯独仙姑井水清纯甘洌?二是为什么仙桃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顶屋脊上,不需浇水施肥,依然枝繁叶茂?三是为什么盘龙古藤找不到根?

  大家了解何仙姑其人其事吗?根据《全国古今图书集成仙部》、《中国人名大辞典》、《安庆府志》、《会仙观记》、《全唐诗外集》、《辞海》、《增城县志》等古今书籍都记载: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又叫何二娘,增城小楼仙桂村人,生于唐朝开耀二年(682年),自幼性情柔静,秉承孝道,勤奋读书,过目能诵,擅长绣织,深受邻里夸赞。唐景龙元年(7XX年)因反抗父母包办婚姻,投井后成仙。话说何仙姑在迎亲之日骤然不见了,家人惊慌失措,见家井旁遗留素女的绣花鞋,父母深知大事不妙,命人下井打捞,谁知捞不见尸。男家碍于面子,上县衙打官司,提出不见活人要尸骸的要求。而何仙姑成仙后腾云仙游蒲田(今福建省内),获悉父母受屈,巧逢蒲田县令即将调增城赴任,就恳求县令允许她随官船返增城为父母沉冤昭雪。县令答应了她的请求,当启航之时,未见何仙姑到来,但见船舵后方水中,有一女尸逆水追随而至,尸至增城,果然是何仙姑真身。逆水流尸”一事当然难以置信,县官就署批升仙得道”了结此案。

  此外还传说在唐朝玄宗年间,汉钟离、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和蓝采和等七仙,准备于三月三赴瑶池,参加一年一度的王母娘娘圣诞,为了凑够八仙向王母娘娘敬酒,吕洞宾决定下凡遍游天下,最后寻觅超度何仙姑成仙。

  何仙姑成仙之事惊动了当年的唐天后武则天。武则天赐赠何仙姑三件宝:一是在其家乡建祠奉祀;二是赐紫霞一袭;三是在唐天宝十年下旨建一碑以作纪念。

  各位团友,何仙姑家庙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庙参观。

  【何仙姑家庙前】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因战乱,屡经修建。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大家请留意,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石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当年吏官王映门手笔。上联中履”,舄”二均指绣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绣花鞋留在井边的故事。下联反映了何仙姑家庙历史悠久和人们对何仙姑的崇敬。

  现在让我们入庙参观。恭候大家的是屏风上的仙姑彩画,是广东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和增城著名书画艺术家陈水源的联作。绕过屏风,庙二进正堂就是供奉何仙姑的地方。何仙姑像用樟木雕塑而成,高约七十公分,原为唐朝村姑装束。现何仙姑身上披的绣花袍由泰国善信赠送,头上的珍珠头饰为香港善赠送。时代在变,何仙姑也跟上了潮流,但何仙姑的法力不变。在此求签许愿,都有求必应,灵验非常。堂上高挂着林林总总的锦旗是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善信答谢何仙姑的信物。家庙有两大节庆,每逢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农历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成仙日,庙内的香火盛极一时。瞻仰完何仙姑像,请大家转身,我们看到的是天花井。

  【何仙姑井】天花井又名何仙姑井,是何仙姑投井成仙的地方。井边的石鞋模型就是当年何仙姑投井遗留绣花鞋的地方。那么另外一只鞋去了哪里呢?一说在风光秀丽的百花山庄度假村;二是在荔枝生态主题公园--盈园。井台用花岗岩石凿成八角形状,上面铭刻仙源涓涓,饮者万年”八个。古井深达数丈,并不为奇,奇的是家庙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带成味,唯独这里的井水清澈甘例。用井水沏茶,特别香醇清润,常饮此水能强身健体。

  【麻姑仙桃】绕过何仙姑井往右边走,大家看到瓦背屋脊上这棵桃树,已有一百多年时间,人称仙桃”。传说为麻姑献寿的仙桃。它虽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而且从不需要施肥淋水,却依旧枝叶繁茂。传说曾有三五好事之徒,爬上屋顶,企图拔掉仙桃,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成功。其中有一个人因气愤,折断了枝叶,结果此人立刻肚痛不止,最后非得本人在何仙姑像前赔礼道歉,才解除了痛苦。大家可登上梯子观摩仙桃,但千万不能以身试犯。何仙姑的灵气为众人所折服,吃了仙桃的人更加福寿延年。因此,每颗仙桃价值连城,许多善信都下重金提前订购,购得者无不祈求平安顺境,延年益寿。

  看完仙桃,往里面走,我们看到的分别是三忠宝殿、八仙殿、黄大仙、太上老君堂。为什么家庙有三忠殿呢?

  【三忠庙】三忠庙供奉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等三位南宋抗金名将塑像。为什么在这庙建三忠庙呢?三位忠烈继续抗敌护国,其事迹可歌可泣,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在此立庙一是缅怀三位忠烈功绩;二是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遗志。

  看完三忠庙,请大家再到东边楼阁。东边楼阁上还有何仙姑父亲何泰、母亲吉氏的塑像以及师傅麻姑的神像,值得一提的是东边楼阁留有日本鬼子放火烧家庙的痕迹。当年,日本鬼子曾在小楼墟一带肆行无忌,有一天放火烧村,当火烧到家庙东西两堵墙时,火嘎然熄灭了。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甚至出动飞机轰炸,投下的炸弹在家庙附近都炸响了,唯独落入庙中的炸弹安然无恙。仙姑显灵,日本鬼子也只有老鼠拉龟。一位日本友人被何仙姑圣灵所震撼,在事隔五十多年后,慕名前来拜何仙姑,还了心愿,并捐资二百万元,在观间山上修建了十一层的何仙姑纪念塔。

  【往盘龙古藤】走出何仙姑家庙,大家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在我们去参观有号称东南亚藤类之冠的盘龙古藤。它距离何仙姑家庙大约300米。传说何仙姑成仙后返回家乡,在家庙旁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听闻,欣然赴会。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羞羞然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撒手丢掉拐杖,驾起祥云向何仙姑道歉。于是何仙姑的绿丝带化作大家眼前的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日久生精,变为几棵支撑古藤的大树。

  大家眼前的古藤已有千年历史。它是由青藤绕着一棵古榕和几棵杂树繁衍而成,因此藤枝交错,分不清藤生树生。藤根树头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古藤枝干直径最粗处约150厘米,延伸跨度30多米,覆盖面积近500平方米。1986年9月珠海园林学会应邀到这里鉴定,认为古藤的学名为白花鱼藤”,是我国稀有的植物。古藤6月开花,8月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从远处看,这株古藤就象白色的巨龙,气势更为磅礴。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周围看看,是否找到古藤的"根源"所在。

  各位团友,小楼仙源的探访快要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精选广东开平碉楼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可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 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在保存的有 100 座。砖楼主要在丘陵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1、明朝的红砖,2、民国时期当地的青砖,3、近代的红砖。今天开平现存砖楼差不多 249 座。 混凝土楼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是当时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的建筑风格。开平现存混的凝土楼 1474 座,在开平碉楼中的数量最多。

  我们现在要去的自力村碉楼群到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排队下车。一眼望去,几座碉楼耸立在平原上。大家看,这座碉楼够“碉”了吧。它就像碉堡一样。大家来过这座木板桥,注意不要摔下去了。看,桥边停着的秋红蜻蜓轻轻地拍着翅膀,多美呀!小朋友们不要去抓它们哦,它们是益虫。

  我们要看的碉楼到了。这座碉楼暂时没有开放,大家可以先拍几张照片再走。

  瞧,这是铭石楼,是15栋碉楼里最精美的一栋,它花了三年时间建成。 铭石楼的主人方润文是自力村人,早年的时候在美国谋生,也开过餐馆,有了钱之后,他就像许多的自力村人一样,花巨资回家乡兴建了碉楼。方润文先后娶了3位太太,结发妻子吴氏,妾梁氏、杨氏。现在,铭石楼的首层正中悬挂着方润文同他的3个太太的大幅照片。看,照片用镶着金边的相框包着。相片中,方润文先生戴着眼镜,打着领带,身穿西装,一副洋派头。他的右边为元配吴氏,吴氏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三太太是欧洲人,当年的村里人都说她长得很漂亮。

  铭石楼的外形壮观,高6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中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铁枝、铁板、水泥等都是是从外国进口的,水泥是英国进口的,铁门是德国进口的。中下部分结构简洁,刚才大家参观的第一层是厅房,2到4 层是室。

  大家请看墙壁上的鹿角,是他们用来当衣帽架的。每层都有鹿角贴在墙上,对面还放了镜子,这样方便换装。

  大家注意一下铭石楼的窗户。所有碉楼的窗户都是这种结构。窗户有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玻璃,能起到提醒主人有土匪来了的作用,土匪从窗户爬进来时,会打碎玻璃;中间的那层是钢架,防止土匪进来;最外面的是一块结实的大铁板,能挡住子弹。

  5层以上比较复杂、豪华。第5层是祭祖场的场所。看,他们祖先的灵牌是大理石,中间用玻璃封住,外面用黄金包。大家来看第6层,第6层平台正中间有一个望亭,能看到有没有土匪来到。为了防御土匪劫掠,铭石楼也设有枪眼,这种枪眼,里大外小,有开在墙体上射向院外的,也有开在地板上,射向闯进楼内的土匪。

  当时的人们多聪明呀!碉楼,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他们最好的御敌场所。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

  各为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全国人大副主席习仲勋所题的“丹霞山”三个大。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文革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 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看过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

  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和物资。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文,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

  别传寺自建成后曾几经遭受兵劫和火灾,许多殿宇仅存遗迹。1980年,本焕禅师到寺住持,重建了别传禅寺,其中包括大原省长叶选平在别传寺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念佛堂、三圣殿、观音堂菩提精舍、客堂、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筑。这些建筑背靠长老峰,而对云海,前后相联,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辉煌而又不失庄严。别传寺于198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光,全国佛教协会赵仆初会长于1986年春来访时,赋七律《丹霞山赠本焕和尚》云:“群峰罗列似儿孙,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未得遍行堂集看,愿将半偈镇山门。”每当别传寺的僧人早晚功课及佛事之时,钟鼓齐鸣,磬鱼同响,梵吹这音弥漫半山。此般景象无论古今丹霞十二胜景中,均列此一景,古称“杰阁晨钟”,今言“别传梵吹”。

  杰 阁 晨 钟[清]范秉秀逼天高阁绝嚣尘,乍听疏钟耳一新。鲸吼龙吟真似幻,山鸣谷应幻犹真。五更梦里虚无境,六十年人汗漫身。长老峰前敲月落,教人独起立清晨。

  出别寺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枝叶婆娑。走近细看,可辨清树干一里一外,是两棵不同科目的树相互依存着。它们枝叶交错不分彼此,但又各现姿容,好象久别重逢的情人,互想拥抱着站立在幽静的山谷间。古人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可见前人以鸳鸯名此树,不无道理。那这不同科目的树是怎么连在一起?你又知道答案吗?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位于中层风景区右侧,这里有3米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犹如两面明镜,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双镜池。古时池中曾有一种名贵的荷花,锦边莲,其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稀有名贵的品种。

  丹霞山的石峡仅此一处,是登山顶所必经之路。这里石裂为二,形如合掌,中间露出一峡道,高达数丈。峡内幽暗时有如昏暮,仰视只见天光一线,从峡顶斜射而入。其景观之奇特,完全是天造地设。从石峡中攀登而出便是二关门,它皆以方石筑成,狭隘仅可通人,这里下临石峡,上望霞关,古人所言“一卒当关,万夫莫敌”,可为二门关写照。

  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可通,后人在二关门后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阶,并在旁边安上铁索链,才成为通道。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此久滞连。在丹梯的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着“宜若登天”四个大,形象地道出了此处的险景。丹梯铁索的上端是霞关,旧称海山门,为登山踏的唯一隘口。它采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高2.5米,宽3米,关门狭窄仅0.8米。这一路上穿石峡,过二关,攀丹梯铁索,一处险于一处,最后出得霞关,就到达上层风景区了。

  在上层风景区最南端,有丹霞山的观日亭.它在长老峰之顶,观日亭分上下两层。有人说过,在丹霞山观日出绝不下于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也有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霞日出美。”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在东方天际,云层涌动之处,一片淡橙色的霞光隐隐泛起。蓦然,一条秀眉般微弯狭长的光带出现,接着是无限的红波由天外铺来,这时太阳慢慢升高着,如一颗滚贺的火球,忽浮忽沉,历经两三次起落后才继续往上升腾。

  有的朋友曾慨叹,几次上丹霞山都看不到日出,这是因晴雨不常,要靠碰得巧。即使有日出,壮观与否也要取决于季节及天气。一般来说,夏末和秋冬季节较为适宜,最好是前一天下午下了点小雨,接着天晴,第二天薄雾缭绕,那可是观赏壮观日出的难得机会了。

  螺顶浮屠位于海螺峰的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这座丹霞山上的则是舍利塔。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四角立石柱。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

  在海螺峰龙王岩前,有一丹霞古十二景之一的乳泉春溜。乳泉又称石乳泉,泉水自岩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攻读诗书,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李永茂买下此山后,他的侄子李经宇隐居于此,依岩建造楼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成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可惜年长日久,昔日亭阁已全倾圯,仅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逢春日,泉流汹涌,泻下深涧,潺缓有声,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位于海螺峰与宝珠峰中间背山谷有一条4米长的巨石,该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一边连着山崖。连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尽管角度不同但与长老峰观日出仍有异曲同工之妙。由“虹桥”继续往东行,有一片松林,如海如云。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时儿像海潮骤来,万马奔腾;时儿又象轻歌曼舞。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簌,会使你烦念顿消,超尘脱俗而心境愉悦。舵石朝曦位于宝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点。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状宛如一艘巨轮,泊于锦江之畔。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象船舵一般,因此得名“舵石”。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这里金光璀灿,朝霞似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反射出金红色的光彩,十分壮丽。

  锦江的名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公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

  碧海龙吟为丹霞新十二景之一。1984年在右侧的山谷靠锦江处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泊,名为碧湖,湖面宽137亩,库容量达58万立方。这个人工湖泊形如一弯新月,湖水浩淼,波光粼粼,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若驾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揽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汨汨泉声,自然可以令人生发出万般遐思。在溢翠宾馆后面的锦江河上,有一条铁索桥,是通往南岸锦园度假村的行人索桥,名为“九索桥”,又称“鹊桥”。该桥建于1986年,桥长80米,宽2米多。由五条钢索平行并列为桥身,上面铺木桥作桥面,两侧各有两条钢索作为扶手。整个桥身就靠这九根钢索连结在两头的桥墩上。游人走在桥上,整条桥就会左右摇摆,但又绝对安本,可谓有惊无险。站在桥下仰视鹊桥,有如凌空飞彩练;站在桥上俯瞰锦江,则见碧水映长虹。这里既是沟通锦江两岸的交通要道,又是一景观,被称作“九索长虹”。

  从小码头登上游艇,看两岸青山徐徐后移,听“锦水滩声”悄送情歌。船行100多米,左前方一山迎面而来,此山形状恰似一只大乌龟,龟头、龟甲、龟尾,清晰可见,形神兼备。龟头所向,正是丹霞山别传寺的山门。待船至"龟尾"时,回头再看,则只见“龟头”徐徐缩进了龟甲之内,形象之逼真,动作之酷似,令人叹为观止。

  游船再往前行,两岸石岩千姿百态,水中礁屿或藏或露,“打鼓洞”、“卧牛石”、“六指擒魔”等等奇石,不但造型逼真,而且都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江水澄清碧透,在浅水处,能见游鱼悠悠摆尾,彩色的锦石耀眼生辉;水深处则江水浓如翡翠,将两岸青山摄入江中。在如诗如画的江岸长廊中,过沙滩,泛平湖,几经曲折,游船终于来到一抹平沙的车头村。这里是游船的终点站,离出发点已有十几里了。舍舟登岸,沿着沙滩可以寻觅玲珑的锦石,可以在岸边小摊购买丹霞还魂草。流波撷胜的流程定会使你获得“千山依序入画屏”的美好感受。

  在乘船游锦江而下四里处,左岸小山峰上有一座观景亭。离船登岸,顺石阶上亭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其间,使人如置身于仙山琼阁之中,这里便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仙山琼阁。向后仰看,只见丹霞山主峰犹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又似一只高大的骆驼正在跋山涉水。向前眺望,姐妹峰婷婷玉立,脉脉含情,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拇指峰犹如大地伸出“拇指”,赞美秀丽的丹霞景色;茶壶峰亦十分逼真,有壶盖、壶嘴,唯独没有茶壶把手。传说古时候姐妹二人,热情好客,争着给远方的宾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壶把,香茶溅下锦江,香溢30里。在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寨又如一张茶几和一只茶杯,与茶壶峰相映成趣。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了“童子拜观音”的绝妙之景。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

  各为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全国人大副主席习仲勋所题的“丹霞山”三个大。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文革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 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看过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

  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和物资。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文,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

  别传寺自建成后曾几经遭受兵劫和火灾,许多殿宇仅存遗迹。1980年,本焕禅师到寺住持,重建了别传禅寺,其中包括大原省长叶选平在别传寺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念佛堂、三圣殿、观音堂菩提精舍、客堂、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筑。这些建筑背靠长老峰,而对云海,前后相联,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辉煌而又不失庄严。别传寺于198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光,全国佛教协会赵仆初会长于1986年春来访时,赋七律《丹霞山赠本焕和尚》云:“群峰罗列似儿孙,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未得遍行堂集看,愿将半偈镇山门。”  每当别传寺的僧人早晚功课及佛事之时,钟鼓齐鸣,磬鱼同响,梵吹这音弥漫半山。此般景象无论古今丹霞十二胜景中,均列此一景,古称“杰阁晨钟”,今言“别传梵吹”。

  杰 阁 晨 钟[清]范秉秀逼天高阁绝嚣尘,乍听疏钟耳一新。鲸吼龙吟真似幻,山鸣谷应幻犹真。五更梦里虚无境,六十年人汗漫身。长老峰前敲月落,教人独起立清晨。

  出别寺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枝叶婆娑。走近细看,可辨清树干一里一外,是两棵不同科目的树相互依存着。它们枝叶交错不分彼此,但又各现姿容,好象久别重逢的情人,互想拥抱着站立在幽静的山谷间。古人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可见前人以鸳鸯名此树,不无道理。那这不同科目的树是怎么连在一起?你又知道答案吗?  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位于中层风景区右侧,这里有3米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犹如两面明镜,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双镜池。古时池中曾有一种名贵的荷花,锦边莲,其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稀有名贵的品种。 

  丹霞山的石峡仅此一处,是登山顶所必经之路。这里石裂为二,形如合掌,中间露出一峡道,高达数丈。峡内幽暗时有如昏暮,仰视只见天光一线,从峡顶斜射而入。其景观之奇特,完全是天造地设。从石峡中攀登而出便是二关门,它皆以方石筑成,狭隘仅可通人,这里下临石峡,上望霞关,古人所言“一卒当关,万夫莫敌”,可为二门关写照。

  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可通,后人在二关门后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阶,并在旁边安上铁索链,才成为通道。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此久滞连。在丹梯的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着“宜若登天”四个大,形象地道出了此处的险景。  丹梯铁索的上端是霞关,旧称海山门,为登山踏的唯一隘口。它采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高2.5米,宽3米,关门狭窄仅0.8米。这一路上穿石峡,过二关,攀丹梯铁索,一处险于一处,最后出得霞关,就到达上层风景区了。

  在上层风景区最南端,有丹霞山的观日亭.它在长老峰之顶,观日亭分上下两层。有人说过,在丹霞山观日出绝不下于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也有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霞日出美。”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在东方天际,云层涌动之处,一片淡橙色的霞光隐隐泛起。蓦然,一条秀眉般微弯狭长的光带出现,接着是无限的红波由天外铺来,这时太阳慢慢升高着,如一颗滚贺的火球,忽浮忽沉,历经两三次起落后才继续往上升腾。

  有的朋友曾慨叹,几次上丹霞山都看不到日出,这是因晴雨不常,要靠碰得巧。即使有日出,壮观与否也要取决于季节及天气。一般来说,夏末和秋冬季节较为适宜,最好是前一天下午下了点小雨,接着天晴,第二天薄雾缭绕,那可是观赏壮观日出的难得机会了。

  螺顶浮屠位于海螺峰的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这座丹霞山上的则是舍利塔。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四角立石柱。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

  在海螺峰龙王岩前,有一丹霞古十二景之一的乳泉春溜。乳泉又称石乳泉,泉水自岩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攻读诗书,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李永茂买下此山后,他的侄子李经宇隐居于此,依岩建造楼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成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可惜年长日久,昔日亭阁已全倾圯,仅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逢春日,泉流汹涌,泻下深涧,潺缓有声,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位于海螺峰与宝珠峰中间背山谷有一条4米长的巨石,该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一边连着山崖。连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尽管角度不同但与长老峰观日出仍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虹桥”继续往东行,有一片松林,如海如云。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时儿像海潮骤来,万马奔腾;时儿又象轻歌曼舞。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簌,会使你烦念顿消,超尘脱俗而心境愉悦。舵石朝曦位于宝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点。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状宛如一艘巨轮,泊于锦江之畔。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象船舵一般,因此得名“舵石”。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这里金光璀灿,朝霞似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反射出金红色的光彩,十分壮丽。

  锦江的名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公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

  碧海龙吟为丹霞新十二景之一。1984年在右侧的山谷靠锦江处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泊,名为碧湖,湖面宽137亩,库容量达58万立方。这个人工湖泊形如一弯新月,湖水浩淼,波光粼粼,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若驾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揽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汨汨泉声,自然可以令人生发出万般遐思。在溢翠宾馆后面的锦江河上,有一条铁索桥,是通往南岸锦园度假村的行人索桥,名为“九索桥”,又称“鹊桥”。该桥建于1986年,桥长80米,宽2米多。由五条钢索平行并列为桥身,上面铺木桥作桥面,两侧各有两条钢索作为扶手。整个桥身就靠这九根钢索连结在两头的桥墩上。游人走在桥上,整条桥就会左右摇摆,但又绝对安本,可谓有惊无险。站在桥下仰视鹊桥,有如凌空飞彩练;站在桥上俯瞰锦江,则见碧水映长虹。这里既是沟通锦江两岸的交通要道,又是一景观,被称作“九索长虹”。

  从小码头登上游艇,看两岸青山徐徐后移,听“锦水滩声”悄送情歌。船行100多米,左前方一山迎面而来,此山形状恰似一只大乌龟,龟头、龟甲、龟尾,清晰可见,形神兼备。龟头所向,正是丹霞山别传寺的山门。待船至"龟尾"时,回头再看,则只见“龟头”徐徐缩进了龟甲之内,形象之逼真,动作之酷似,令人叹为观止。

  游船再往前行,两岸石岩千姿百态,水中礁屿或藏或露,“打鼓洞”、“卧牛石”、“六指擒魔”等等奇石,不但造型逼真,而且都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江水澄清碧透,在浅水处,能见游鱼悠悠摆尾,彩色的锦石耀眼生辉;水深处则江水浓如翡翠,将两岸青山摄入江中。在如诗如画的江岸长廊中,过沙滩,泛平湖,几经曲折,游船终于来到一抹平沙的车头村。这里是游船的终点站,离出发点已有十几里了。舍舟登岸,沿着沙滩可以寻觅玲珑的锦石,可以在岸边小摊购买丹霞还魂草。流波撷胜的流程定会使你获得“千山依序入画屏”的美好感受。

  在乘船游锦江而下四里处,左岸小山峰上有一座观景亭。离船登岸,顺石阶上亭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其间,使人如置身于仙山琼阁之中,这里便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仙山琼阁。向后仰看,只见丹霞山主峰犹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又似一只高大的骆驼正在跋山涉水。向前眺望,姐妹峰婷婷玉立,脉脉含情,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拇指峰犹如大地伸出“拇指”,赞美秀丽的丹霞景色;茶壶峰亦十分逼真,有壶盖、壶嘴,唯独没有茶壶把手。传说古时候姐妹二人,热情好客,争着给远方的宾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壶把,香茶溅下锦江,香溢30里。在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寨又如一张茶几和一只茶杯,与茶壶峰相映成趣。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了“童子拜观音”的绝妙之景。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

相关推荐

    最新泰山的导游词600字

    最新泰山的导游词600字  大家好,我是导游张智堃。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观光。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

    和园导游词4篇

    颐和园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游玩,希望大家在颐和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叫xxx,你们叫我x导。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廊。你...

    导游词作文200:长城

    导游词作文200:长城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此次的导游,我姓钱,大家可以叫我钱导。  今天我们游览的闻名古今中外的长城。长城位于北京的背部,监狱春秋战国时期,...

    同里导游词2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同里原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过招摇,遂改名同里。同里隶属苏州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宁静朴实,水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

    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跨过这座桥,我们就由红河州的弥勒县来到了丘北县境内。丘北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文山州北部,距州府文山113公里,东连广西省和我州广南县,南...

    2019关于大足石刻导游词

    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关于大足石刻导游词内容如下。  2017关于大足石刻导游词...

    内乡县衙导游词3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  内乡县衙开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XX年),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几经兵火,屡毁屡建。遗留建筑所剩无几,现在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

    故宫导游词5则

    故宫导游词1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