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xx级新闻学二班学生薛莹、张蕾、赵振明、孙群、杨忠山、张悦、卢凯悦、杨树祖、杜柯荧、孙璟,利用双节假期时间,组成下工厂实践活动“致远小组”于沂南恒信液化气站,针对城市农民工工作与生活的问题,进行了调研,今天在这里很乐意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城镇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大,非农业用地侵蚀着耕地,农民逐渐丧失土地,失去生活来源,迫于生计压力,有很大一部分青壮农民进入城市、城镇谋生,形成了他们大多从事比较低级的工作,薪酬较低,并且自身的利益经常受到侵犯,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农民工权益受侵犯引发的问题近些年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目前有将近2.3亿农民工,他们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由于在法律意识、权力意识、教育、职业技能等方面的不足,使之成为弱势群体。农民工在来到城市后,将会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政府和市民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错误认识和依靠自己的垄断权力而排斥农民,长期实行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和一系列愚蠢的歧视政策。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就目前来看,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民工这一个阶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有充分的自由迁居城市的权利;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严格限制城市企业从农村招工,并通过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由于统购统销制度与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农村内部自由变更职业的权利也被剥夺;80年代,“农民工”进入以“离土不离乡,进厂
不进城”为主导模式的就地转移时期;90年代,逐步转向承认、接受、鼓励流动的时期;2000年以后,进一步进入“以人为本”、平等就业、共享服务的时代。
农民工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社会上把这些人称为“农民工”。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多了,事也就开始多了。于是各种和农民工相关的问题就来了,工资被拖欠,生活艰辛,权益时常受到侵犯,被孤立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有:.农民工进城务工原因、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与务农收入比较、农民工对于城市生活的感受、农民工对于自身权益保护的认识等,着重调查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原因和对于城市生活的感受。
1. 农民工进城务工原因
始后,我们组的薛莹、杨忠山等负责调查资料收集的同学来到沂南县,进行下工厂实践调查。 本次调查的单位沂南恒信液化气站,有三名农村户籍的工人,其中二人为夫妻。三人在来此工作以前,分别为沂南县青驼镇、砖埠镇农民,各自在农村务农。砖埠镇籍的农民工由于种地的收益太少,无力供给即将结婚的儿子,准备婚礼、盖新房等开销,来到县城务工,寻求一个报酬较高的工作。二青驼籍的夫妻二人,由于他们所在的村出让了部分耕地,其中就包括他们的耕地,他们没有了耕地,没有了生活来源,被迫转移到城镇做工,加入到了农民工阶层。
2.民工对于城市生活的感受
三位工人在谈到城市生活时,共同的想法是,希望能够在这里长期住下去,因为在这里能够得到跟多的报酬,获得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们提到了,因为城镇的消费比较高,生活成本也会较农村有很大的上升,生活上经济方面的压力增大了很大。
有利就有弊,在面临更大压力的同时,农民工人物获得了更为高质量、更为便捷的生活,并且也有利于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自己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一些基本的社会服务等。
集完备后,张蕾、张悦等负责获得资料总结和分析的同学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建议,杨树祖、卢凯悦、孙群负责报告的整理形成。整个探讨过程全组参与,讨论热烈。
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为民,将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又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基本思路应当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目标、统筹安排,分阶段逐步推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1.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
从中西部农村进城就业的一些农民工,在异地经受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返乡创业,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特别是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前景广阔。因此,应在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和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促进农民工输出与回流创业的良性互动。
2.坚持公平对待农民工,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对住房、教育、医疗、安全、娱乐等的需求,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统筹考虑,保证他们享受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务。一是健全普惠的公共服务制度。流入地要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政策,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农民工所需公共服务经费,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采取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方式。
总结:本次活动中,小组组员及时发现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问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了社会实践,增加了社会阅历,积累了社会经验,为将来毕业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农民工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应带正面面对而不是避而不谈,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善,社会服务的全面、多样化,农民工的权益会更多的得到保障,农民工问题将会得到良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