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叫张世明,笔名独化。男。1966年8月18日出生,籍贯静宁(但是正如一句歌词所唱的“故乡多年未亲近”,“静宁”对我来说已经是比较遥远的记忆了。)。1988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自毕业至今在xx一中任教(22岁到45岁,人生最为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贡献于此,正如我在一首诗中所写的“今生今世/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放飞希望/我们只能/留守空巢/利国利民/霜染鬓发/无怨无悔……”在这儿我无怨无悔地走过了23年的人生历程)。马世鼎、黒静洁、安翼、丁维钊、刘晓英、赵致辰这些昔日xx一中的佼佼者今天清华北大的学子或者我给带过三年语文或者我给当过班主任,正如一部小说中所说的“回首往事,(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二十几年沉潜工作,涵咏写作,差可告慰的“仰不愧天,俯不祚人”而已。XX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XX年破格评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XX年12月被任命为xx一中政教处副主任。
今天我参与竞聘的是教研室主任一职。教研室工作我的理解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推波助澜。我愿意参与其中并且尽可能发挥自己可以发挥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波澜壮阔一些。我的初步想法有二:
一、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的指导研究工作
二十余年来我们xx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小而言之,我们xx一中为我们xx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大而言之,我们xx一中为中国之教育做出了我们应有之贡献。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也毋庸讳言,我们xx一中在正常有序进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尚且不够,我们对诸多我们教育教学之中涌现的大量的教育教学的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研究是缺乏的。例如XX年高考我们有一个数学老师的数学成绩首次平均成绩及格,我们并未如影随形地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研究。再如XX年高考我们有一个语文老师的语文成绩平均成绩119.7分,我们也并未如影随形地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研究。又如,XX年高考我们有一个英语老师的英语成绩平均成绩突破120分,我们依然并未如影随形地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研究。还有我们xx一中高考语文成绩多年来高居全市榜首,对此,我曾经提出一个课题,语文考试从高一开始采取高考命题模式是否值得研究和推广?其他科目平时采取阶段性考试模式直到高考总复习才采用高考模式是否应该反思?据我所知,我们有几位教师他们在新课程之前已经在进行新课程实验,他们走在课改之前进行课改,他们的课堂既有质朴厚重的学术又有飞扬灵动的教法,他们的课堂既有教师的高观点的指导又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等等教育教学的实绩和亮点,因为我们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的不够甚至缺失,造成我们xx一中教育教学资源的荒废,至少并未充分发挥作用,致使传帮带工作一直在浅层次进行,这是我所认为的xx一中内涵发展的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借此机会提出来以供大家思考。
二、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的总结宣传工作
“学术上墙,开放课堂,刊物走向市场”,多年来我在做着这样的教育之梦。让我们的学术交流起来,“学术,天下之公器”,成都七中是这样,杜郎口中学是这样,静宁一中是这样,……天下皆是,“让每一面墙说话”,学术只有交流才有发展,静宁一中的“作文墙”已经办了上百期了,我们的作文墙只办了一期就夭折了,应该反躬自问一下。“走出去,请进来”这种事情不能以年为计算单位,甚至不能以十年、二十年为计算单位,而且,这种事情应该视之为教育教学的必要投资,我们请专家走进课堂,我们请作者走进课堂,只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激活和推进之作用,这种事情的功效是长远的巨大的,目前是我们关于此事达成广泛共识的时候了。在这种事情上让我们坚决摒弃那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在这种事情上让我们真正虑事深远一些,再深远一些。xx一中能否办一个走向市场的刊物?我不知道。因为谁也没有办过,甚且,谁也没有想过。不办怎么能知道呢?
以上的话谨作为我竞聘教研室主任的话。
谢谢大家。
XX年1月14日